高中语文_思辨整合阅读之陶渊明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思辨整合阅读之陶渊明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思辨性阅读之陶渊明专题》课后反思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注重阅读教学,仍然抱守“教课本”而不是“用课本教”的旧思路。师生往往仍沉溺于应试的泥淖而不能自拔,惯于应试思维与操作。而事实上导致的结果是,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甚至经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学生仍然无法建立一个宏观的语文概念,更甚至连一个优秀的作家或作品都没有完整的读过,所了解的概念仅限于语文课本里只言片语的注解。这往往导致语文学习效率偏低,效果较差,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没有自信,或者根本无从下笔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语文教学的整合阅读,在阅读中强调思辨性。 “《归去来兮辞》中《序》称‘辞’是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之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寓矣。”(《管锥篇》 钱钟书 1225至1226 中华书局1979 )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深思以下几个问题: 1.陶渊明的反复辞官说明了什么呢?陶渊明用“云无心以出岫”来说明他为官是无心的,你赞成吗? 2.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陶渊明的饮酒是为了显示出他是圣贤吗? 3.如何理解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和《归去来兮辞》里“犹望一稔”? 4.有人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陶渊明是哪一种呢?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5.如何看待陶渊明用诗化的语言去描写他的归隐之情? 按钱钟书先生的说法,《归去来兮辞》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矛盾,仔细推敲也不无道理。作为一名心向自然的士大夫,在“归”还是“不归”两个问题间,尽管他选择了前者,但是它的内心还是很沉重的。所以,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够给人多少轻松感,因为在文中逍遥自在、孤独徘徊、忧愁、释然等心境是同时存在的。 学生应该结合《入世与出世之间》《品中国文人之陶渊明》《陶渊明作品选读》《陶渊明趣事》拓展阅读中深刻领会陶渊明的以下形象,并深思任务探究的几个问题: 1.逍遥自在的幸福者。 钱钟书先生认为,此辞写作于归去之前,那么文中的那些场景就是他的设想,是他“心中”的快乐,但,毕竟他还有“心中”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是单纯的。一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下子就能够把我们带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的歌声中去。在回家的路途中,释去了官场的诸多缛节,释去了“乡里小儿”的“无礼要求”。一个人或站在船头,或坐于船尾,一杯酒、一曲歌、一阵清风,这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美妙,何等的洒脱。还有谁能够像他那样辞职得“任性”而“率性”呢?恐怕“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得改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种菊”了! 脱去了官衣,一身轻松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陶渊明是洒脱的,是任性的。那么回到家中,回到现实,在“未见其术”的情况下,在无“公田之利”的现实里,他还是那么的逍遥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房屋虽小,容得下他的形体,也容得下那那颗“归隐”的心。作为一个退而成为“农夫”的士大夫,他是成功的。 美国人把陶渊明写进了自己的历史,看中的就是他精神的可贵之处:“但是,在这个职位上他只呆了82天,据说就因为不愿意讨上司的欢心,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就挂印而去了!四十岁的陶渊明彻底放弃了进取官场之心,住在乡下以农耕自给?此后的22年里,他经受了作为中国农民的所有苦难:一年四季为了果腹而面朝黄土背朝天,水旱之虞,病痛之灾!但是他不仅仅是一般的中国农民,但他跟士大夫阶层的人保持了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诗酒唱和,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他对这样的简单的田园生活的满足,甚至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世外桃源。”(麦基《世界社会的历史》美国) 回归田园,不仅他是幸福的,他的妻子也是幸福的。在士大夫求取功名的道路上。人们都喜欢越来越好,可是陶妻并没有那样,而是幸福着夫君的回归。“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这只是一处细节描写,但是,我们可以读出陶夫人的快乐。若是没有内心的快乐,哪儿来的美酒满樽呢? 所以,陶渊明的逍遥自在,不仅仅是个人的,他也让家人感受到了幸福快乐。 2.内心孤独的徘徊者 在归去之前,陶渊明在“自然”与“仕途”的选择中并不是毅然决然的。他也经历了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他本质上也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政治的人。虽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内心还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了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在证明着他整天整夜地飘飘然”(《题未定草》鲁迅) 在《归去来兮辞》中“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来的还是非常沉重的。虽然比不上哈姆雷特“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从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