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现常识 遵守常识 请谈谈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以及如何在学校管理中贯彻落实?关于这两个问题,现在我想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概括来讲是八个字:发现常识(即教育本质),遵守常识(即如何贯彻落实)。 大概是知道我工作之余有看些闲书、写点东西的缘故。此前,有几个同行朋友请我推荐一些教育类的书籍或杂志,其客气、诚恳的态度让人不忍拒绝。可以说,这让我既感到欣喜又感到惭愧。欣喜的是在一些同行的眼中或印象中,也许我算得上是一个读书人。当然,也可能是书呆子。不管怎样,能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这当然是一件感到欣喜的事。惭愧是因为我有自知之明:说实话,近几年来,不仅读书不多,教育类的书籍更是少得可怜。为了多少减轻一些心中的歉疚感,现在我便来向大家推荐一个优秀同行的几本书——吴非(原名王栋生)的《致青年教师》等教育随笔。可以说,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去年暑假以至近一年多来最大的读书收获便是发现了吴非其人其书。 下面便来说说关于吴非所谈到的“常识”。 教育家李镇西说:“我之所以现在到处推荐吴非,是因为他从许多司空见惯的常态中揭露了病态,他说的不过是常识,但在一个互相瞒和骗的社会,说出常识便是深刻,更是勇气。读他的文章,我好多时候感到惭愧,因为从中读到了我的庸俗和苟且。”对于上面这几句话,不仅我自己,而且我相信,只要是喜欢并认真读过吴非的人,都将深有同感。书中作者写的许多观点或事例,虽然只是我们既熟悉又有意无意忘却的“常识”,但读来却常常能让人感到惭愧。接着,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吴非本人是怎么看待“常识”的。比如:“我在教师培训大会上说,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务,可能是捍卫常识。”“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 (摘自《致青年教师》一书的自序)“我看到学校的一些育人口号,不但空洞无物,大而不当,而且往往违背常识。”“教育的慢是客观规律,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不能仅仅为提一个炫目的标新立异的宣传口号,就违背基本的教育常识,违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摘自《教育的一个特征:慢》一文)“我们经常看到,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遵守常识往往被看做异端,违背常识反而理直气壮。”“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摘自《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一文) 虽然,仅凭上面引用的若干语句,未免有断章取义的可能。但如果说作者的许多观点和文章围绕着“常识”来谈并让人读出“常识”并不为过。关于这一点,我想,即使是作者本人,大概也会赞同这样的看法。 大道理不宜多讲,下面便来举个例子。上个学期,在我的极力推荐下,学校将《致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师每周读书交流活动的教育类著作。许多同事读过之后都认为不错。同事Z有天早上告诉我,他本想晚上拿回家随便翻上几页,没想到竟忍不住将它一口气读完,还说读的时候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就此打住。下面便以我们交流时挑选的《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一文为例来再来谈“常识”。 我还记得,《的确》一文是学校的廖老师在读书交流时摘选出来的。本文开篇的第一句话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听上去很像教育的真理。”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之前也很喜欢并相信这句在书上和各种场合经常听到的豪言。文中作者先是对此提出了怀疑,比如:作者列举了一些社会的潜规则对学生(那些家里有门的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如:“当他(学生)看到父母通过这些旁门左道获得金钱乃至知识分子难以获取的社会地位时,他凭什么要信服学校的正常教育,凭什么相信读书学习是有用的。”因此,他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其实是社会病。有时候,我们只能等待。客观地说,至少,在学生的某个阶段,我们很难教好他。”根据这结论,他还提出“不要盲目地批评教师没有尽力。”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随处可见的社会病以及家庭教育等对学生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必须面对却又时常感到无能为力的。而这便是作者所依据的“常识”,也是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常识”,也正因为作者思考的出发点是常识,所以一经作者提出,便能引起我们广大同行的共鸣。在这次交流之后,我还写了一篇题为《为什么有很难教的学生》的读书交流心得。因此,这里不想再多作评论。 最后,为了“点题”,我想有必要再来提一下上面的写作比赛。其题目要求有一段比较长的文字,不过可概括为“教育为何,教师何为”八个字。不难看出,题目中包含有两个问题。而本文题目中“发现常识”和“遵守常识”便是作为分别回答“教育为何”“教师何为”的问题。简而言之,这便是我阅读吴非系列教育随笔的最大收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康士廉CS4000中文说明书.pdf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四 厘米和米》教案.docx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VIP
- 砖混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对抗震的作用.pdf VIP
- 潘多拉20160715官方正式修订版.pdf VIP
- 摇滚PPT模板_原创精品文档.pptx VIP
- 必威体育精装版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表(完整珍藏版).docx VIP
- 道教常识180问-最终版.pdf VIP
- 第四版(2025)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docx VIP
- 金矿现场堆浸初步设计方案(可编辑).docx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