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小儿弛缓性瘫痪.ppt

  1. 1、本文档共1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小儿弛缓性瘫痪.ppt

通过测定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幅,安静情况下有无自发的电活动,以及肌肉大力收缩的波型及波幅,可区别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诊断脊髓前角急、慢性损害(如脊髓前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协助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另外对神经嵌压性病变、神经炎、遗传代谢障碍神经病、各种肌肉病也有诊断价值。此外,肌电图还用于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追踪疾病的恢复过程及疗效。 * 肌电图 * (四)其他 * MRI CT 脑电图 神经肌肉活检 基因检测 脑脊液检测 * 其他 *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和神经源性病变共同存在,可见自发纤颤电位和正相尖波增多。 肌肉活检可发现肌纤维变性、坏死、肌萎缩与再生,肌纤维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阻塞,毛细血管内皮增生等坏死性血管炎的病理改变。 血清肌酶在病情活动时明显增高。 * 多发性肌炎 * (十一)肉毒中毒 *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杆菌外毒素所致的神经中毒性疾病。 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导致弛缓性瘫痪。 患儿有不洁饮食史。食后平均12~48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可早在食后4小时或晚在食后4天发病。 * 肉毒中毒 临床表现: 1.头晕,全身无力; 2.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眼辐辏功能不佳,眼球活动障碍,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眼睑下垂等眼肌神经麻痹症状; 3.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发音困难、抬头困难、呼吸困难、肢体瘫痪呈进行性、对称性及下行性发展。 * 肉毒中毒 新斯的明试验阴性; 脑脊液正常; 大便中可查到肉毒杆菌; 血清中含有肉毒毒素; * 肉毒中毒 慢性或隐匿性起病的弛缓性瘫痪的常见疾病 * * (一)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 又称Leigh氏脑病、亚急性坏死性脑病,是婴幼儿期亚急性地进行性遗传变性疾病。 病因未明,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现病人脑内三磷酸硫胺缺乏,中枢神经系统对称性坏死灶,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显著性增生,但脑处无特殊改变,推测可能与硫胺缺乏有关的先天性代谢障碍。 *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开始轻度肌张力降低,短促的痉挛,中度腱反射迟钝。症状进行性加重,最终发展成木僵,嗜睡,肌阵挛性痉挛或严重的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呼吸困难,不能吞咽,全身无力、衰竭。上睑下垂,眼肌麻痹,视力减退或消失,视野有中心暗点,瞳孔散大或缩小。 呼吸功能障碍是特征性症状,表现为中枢性过度呼吸,常死于呼吸衰竭。 *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2月~6岁起病,预后差,经数周或数月死亡。 电镜下肌肉中有异常线粒体堆积。血乳酸和丙酮升高。脑脊液蛋白增高,脑电图见弥漫性慢波和发作性波。 *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 (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对称性骨骼肌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 部分患儿可有心肌,智能及肝功能损害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肌电图:肌源性损害。 肌活检:肌细胞明显肿胀,退行性变,肌膜细胞轻度增生,肌纤维间有少量脂肪沉着,无炎症细胞浸润。 肌酶早期升高。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 (三)脊肌萎缩症 * 脊肌萎缩症(SMA)又称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疾病。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并不少见。 至今SMA尚无特异的有效治疗,主要治疗措施为预防或治疗各种严重肌无力产生的并发症,如肺炎、营养不良、骨骼畸形、行动障碍和精神社会性问题等。 * 脊肌萎缩症 根据发病年龄和肌无力严重程度临床分为SMA-Ⅰ型、SMA-Ⅱ型、SMA-Ⅲ型三型,即婴儿型、少年型及中间型。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为主的广泛性弛缓性麻痹与肌萎缩。智力发育及感觉均正常。 肌电图检查:神经源性损害,可见纤颤电位。 * 脊肌萎缩症 Ⅰ型于6个月内发病,常伴有呼吸、吸吮和吞咽困难,无独坐能力,多于2岁前死于呼吸肌麻痹。 Ⅱ型于生后6~18个月发病,可获得独坐能力,但始终不能独自行走,一般可存活至10~20岁。 Ⅲ型于出生18个月后发病,患儿在一定时期内有独立行走能力,可存活至中年。 * 脊肌萎缩症 * (四)线粒体肌病 * 线粒体肌病是指因遗传基因的缺陷导致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 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称线粒体脑肌病。 本病为一组临床综合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年多见。 * 线粒体肌病 主要表现为以四肢近端为主的肌无力伴运动耐受不能,肌无力进展非常缓慢,可有缓解复发。患病几十年后患者仍可生活自理。 婴儿线粒体肌病有婴儿致死性和良性两种类型。 致死性婴儿肌病多发生在出生后1周,表现为肌力、肌张力低下、呼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