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惊症、睡行症、发作性睡病.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睡惊症、睡行症、发作性睡病 精神卫生中心 睡惊症 又称夜惊,是指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睡眠障碍,是指突然从NREM睡眠中觉醒,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其内容往往反映过去恐惧的情感体验,当时意识呈朦胧状态,常与睡行症并存,且可同时发作。多发生于4—7岁儿童,青春期后极少见,发病高峰年龄为4—7岁,男女,儿童患者在发育成长后在青春期自行消失。 病因及发病机制 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中的矛盾挫折、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生活事件、不良紧张刺激及人际关系等引起焦虑、抑郁、恐惧或教育不当如用威胁的方法哄孩子睡等。 其他:如卧室空气污浊、过热,胸前受压,呼吸道同气不畅,晚餐过饱,阵发性血糖过低等。家系调查显示50%患儿有家族史,说明本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可能与儿童期脑发育延迟有关。 睡惊症表现为觉醒障碍,系从NREM睡眠第3-4期中突然觉醒时发病。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唤醒有关,易感者中,于NREM睡眠第3-4期被唤醒时可以诱发,唤醒是个重要诱发因素,包括环境刺激,如外界突然较响声音或开灯;内在刺激,如胃收缩等均可促使发作。 临床表现 反复在夜间睡眠前1/3阶段发作,入睡后1-2小时NREM后期儿童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并从床上坐起或跳至地上伴有紧张、惊恐的表情和动作以及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常常冲向门口,似乎要夺门而逃,但很少会离开房间,发作时意识模糊,呼之不应,旁若无人。每次发作一般持续1-2分钟,之后安静入睡。如果想平息发作可能会导致更强烈的恐惧。醒后对发作过程完全遗忘,不能回忆,且无梦境体验。因企图下床或挣扎可造成本人或他人受伤。在罕见的情况下,睡惊症可直接发展为睡行症。 实验室检查 多导睡眠图显示睡惊症开始于NREM睡眠3、4期。通常发生于夜眠前1/3阶段。但睡惊症也可发生在NREM睡眠任何时候。 诊断及鉴别诊断 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轻度、中度、重度 病程标准:急性、亚急性、慢性 鉴别诊断:梦魇、癫痫 (睡行症与睡惊症并存时应并列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放松训练 睡行症 本病常在NREM期的s3与s4期出现发作(此期一般无梦,故梦游症名称不当)因此改为睡行症。本症指睡眠与觉醒同时存在意识分离的现象。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发生于儿童,以4—8岁居多,成人睡行症非常少见。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据调查,儿童睡行症具有家族倾向,家族中可发现有睡行症、睡惊症或遗尿症等患者家庭成员。儿童期睡行症患者与大脑皮质抑制过程不足有关,而成人睡行症提示有比较严重问题存在,有些与生活事件的应激有关;睡行症也可由药物诱发,如催眠药或碳酸锂与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等。 临床表现 通常发生在初入睡的2-3小时内,特别是儿童发作时并不下床行走,只是迷迷糊糊地坐起来,做一些刻板的、无目的动作。部分睡行症表现则复杂的多,会起床行走,也可以做其他动作,一般历时数分钟,少数持续半小时至1小时,然后自行上床或随地躺下入睡,次日醒后对所有经过不能回忆。睡行症患者两眼睁开或半睁开向前直视,表情迷惘,动作笨拙,步态僵硬,可自动避开障碍物,但有时会将窗户当门跨出而跌伤。睡行症患者通常不说话,不回答问题,但有时也喃喃自语,有时可执行简单命令。企图唤醒患者的人可成为其暴力攻击对象。由于患者当时意识水平低下及意识范围缩窄,自我防卫能力低下,易出现危及患者安全及生命,应高度注意。患病高峰在4—8岁,青春期自行消失。 诊断及鉴别诊断 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轻度、中度、重度 病程标准:急性、亚急性、慢性 鉴别诊断:睡惊症、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 痴呆 治疗 一般治疗 安全防范 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 心理行为治疗 发作性睡病 是指于白天出现不可克制的发作性短暂性睡眠,临床常伴有猝倒发作、睡眠麻痹、入睡前幻觉。如果以上4种症状均存在时称为发作时睡病四联症。发作性睡病亦称为过度睡眠和异常动眼睡眠。 病因与病理:HLA-DR2/DQWI 基因 *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基础导致觉醒、NREM睡眠、REM睡眠3种状态的界限调控削弱 临床表现 本病从儿童到老年期均可发生,常见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以15-25岁为发病高峰期,无性别差异。本病在经历一段相对短暂的进展期之后,症状趋向于稳定,但极少完全缓解,本病不影响患者寿命。 临床表现 白天过度睡眠 猝倒发作 睡眠麻痹 入睡前或醒后幻觉 自动行为 诊断及鉴别诊断 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轻度、中度、重度 病程标准:急性、亚急性、慢性 鉴别诊断:癫痫发作、重症肌无力 治疗 一般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中枢兴奋剂(莫达非尼等) 抗抑郁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