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镜像有关电影如梦精神分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独镜像有关电影如梦精神分析

孤独镜像有关电影如梦精神分析   摘要:电影《如梦》在爱情故事包装下的影片描述了一个梦境与现实、孤独与离弃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梦境的描绘,成功地刻画了被遗弃的孤儿的心理世界,试图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如梦》进行批评,以此探究导演自身以及一类人孤独的自我寓言。   关键词:如梦;精神分析批评;孤独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2―0191―02      至今拍过九部剧情片的华裔导演罗卓瑶,电影风格多变,擅长刻画移民心态,以《浮生》、《女神一九六七》在澳洲成名,而《女神一九六七》更是拿下了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员奖、芝加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挪威特隆索影展影评人奖。在2009年第四十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罗卓瑶凭借电影《如梦》再次入围最佳剧情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引起了华语影坛的关注。   表面上看来,《如梦》讲述的是一个青春爱情故事,影片的男女主角吴彦祖和袁泉也都是当红的明星,但细读文本后会发现,身份的置换与重叠,关系的互涉与转述,时空的交错与延展,形成了《如梦》异乎寻常的复杂结构。《如梦》在导演的巧妙构思下成为了一个关于孤独与离丧的故事,也是导演自己的潜意识表达,同时也代表了某一类现代人孤独的自我寓言。我们通过精神分析学的视野,分析影片中人物的多重镜像关系,分辨出被遮蔽的深层结构,从而指出作者的自觉意识。   影片一开始以梳妆台、女子、救护车灯光和碎掉的花瓶的一组蒙太奇镜头后才进入常规的叙事段落,这样一组与后面叙事没有连接的镜头预示着电影必将讲述一段故事,开启一段尘封的记忆。进入第一个叙事段落,影片中Max养着一只猫。故事一开始猫就死去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来说,这只猫代表着一个无意识的象征,而后Max便开始做梦,进入一个重复、连续的梦境,在梦里长久地遇见一个女子,面目憔悴,因为男朋友跳楼自杀而没有办法从那些痛苦的记忆中抽身而出。他主动地帮助她,陪她回忆男友弥留的那天他们走过的路,说过的话。这时,他开始怀疑梦中的女子是不是他死去的那只猫。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大的世界,它的最底层有着神奇的所不被人意识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人们意识到心理过程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远离人意识的心理层面[1]。从弗洛伊德朋友玛丽?波拿巴对艾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小说的叙述者恨那只咬了他而被他断肢的黑猫,这种恨其实是一种移植,是恨他母亲坏的一面,而第二只猫通过移植作用又被认为是他母亲好的一面[2],而这种意象的使用是坡以往经历的结果,表明无意识已经进入了小说中,坡的童年时代不幸的遭遇已经影响到了他小说的创作。而影片中出现的猫正是Max童年时代情感的移植。“在弗洛伊德的论述中,梦的工作通过四种机制完成,分别是浓缩、一致、具象化、二次加工,是将身体的刺激、白日经历的残余和梦思维转换为一系列的形象,即完成一次具体化的过程,而在这一系列具体化的过程中,童年记忆尤其是创伤情景会经过浓缩的处理,使之连贯的出现在梦中的故事场景里”,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可以在梦中获取。现实里自己对生命的无能为力在梦境里被转化为她对于艾玲的帮助,他在教艾玲如何走出男朋友死亡的阴影,是出自某种潜意识的愿望,是一种无意识幻想的投射,更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欲望。而每晚的连续的梦境使其对这个女子陷入迷恋。   进入影片的第二叙事段,Max被派到上海出差,场景由美国转为上海。因为一叠错拿的照片使他惊讶地发现梦中女子的存在。于是Max开始疯狂的寻找艾玲,一次在杭州的出差机会,Max巧遇跟艾玲长相一模一样的女工依依,一样的面貌,两个女子。看过基耶斯洛夫斯基《双面薇诺尼卡》的人,肯定不会对这样的模式陌生。袁泉同时饰演艾玲和依依两个角色,无疑具有特殊的魅力,从拉康的镜像理论作为切入点,由于一个演员出演两个角色所潜在蕴含的错认、误会、阴差阳错等戏剧化情节本身就有某种镜像的存在,没有比一个演员扮演两个角色更能够完美地呈现一种镜像关系[2]。依依时时意识到世界上还有另一个自己存在着,她并不是孤孤单单活着的。两个女主人公互不干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然而他们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在Max的请求之下,依依开始和他一起寻找艾玲的下落。一切都是那么对照,呈现出精致的对称性。两个性格对立的女孩,依依的开朗活泼和艾玲的郁郁寡欢。白天的拥挤和夜晚的空旷,梦中的冷清和现实生活的庞杂。导演显然有意地通过拍摄手法、灯光、拍摄角度的不同来提供某种对立与区别,以便观众指认,让我们分清何处是梦境,何处是现实。在不知不觉的相处中,依依也爱上了Max,并假扮艾玲却不慎由于高跟鞋的失误而被看出破绽,在影片的视觉与意义的建构中,第一次艾玲和依依两人由于某种原因而渐次地接近与重合。同样的外貌,不同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