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边,稳固,中华长久基业.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筹边,稳固,中华长久基业

筹边,稳固,中华长久基业   两汉、大唐帝国时代,是中华民族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历史时期。   在西域,这种英雄、浪漫主义表现得更为昂扬、豪迈。   继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东汉班超又以“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的豪情远志,书写了丹青史册一页“投笔从戎”的千古佳话。   延及唐代,陈羽的《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岑参的《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一首首万古传唱的雄浑边塞诗,让我们感知着曾经发生在西域这片神奇大地上战争与和平的史诗。   当然,豪言是可贵的,史诗是美好的,而维系战争之后边疆的和平稳定大局,则必备一定的基础。   应该看到,无论是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断匈奴右臂”的国防奇策,武则天撤销与恢复“安西四镇”的当朝廷议,还是大清晚期重臣李鸿章、左宗棠的海防、塞防之争,回眸历史,审视现实,预测未来,中国历代决策者对西域是重视有加的,并形成相对一致的国家战略构思:中华陆域国防重心,莫过于西北边疆。   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但凡统一强大的中原王朝,无不从军事到经济再到政治对西域多有作为。   西域的稳定,首先依赖于一定的经济保障。   自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初设西域都护府,在乌垒城(今轮台、渠犁)、伊循城(楼兰)和车师前部交河城驻军镇守、屯田戍防肇始,历代王朝均以在西域实施“屯垦戍边”为国防要务。   唐代,据《资治通鉴》223卷载述:“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以供粮设牧监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有唐一代,在西域的安西、疏勒、焉耆、北庭、伊吾、天山共设56屯,计2800顷耕地。   清朝前期,在西域的屯丁多达12.67万人,不仅有军屯、民屯、商屯和犯屯,而且增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旗屯、回屯,24个垦区遍布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周缘,开垦耕地20.13万公顷。   屯垦戍边之策,使得汉???的“天马来兮从西极”、唐代的“角声一动胡天晓”、清代的“二万舆图指掌通”,从浪漫主义的英雄放歌,化作绥靖烽燧的和平年代。   而更值得当今中国借鉴的,是历代中央王朝经略西域的谋略之策。   汉代,是中原王朝在西域开疆拓土的初创期。      其时,丝绸之路在西域分为环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两道,西汉王朝于公元前60年在西域中心之乌垒城(今轮台东)设军政合一的最高机构——西域都护府,在此之外,还先后设立伊循都尉府(治所在楼兰,扼西域南道交通咽喉)、戊己校尉府(治所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后移今高昌故城,扼西域北道交通咽喉)。此三处军政合一机构,形成控制西域腹地的三足鼎立之势。而在敦煌设校尉统兵,则为西域稳定奠定了后援支撑。   自汉代肇始,历朝治理西域渐成惯例,其鼎盛之时,多以西域中部焉耆、龟兹(今库车)为重心,而且呈南北分治之格局。以唐贞观至开元100多年为例,其于南疆龟兹(今库车)设安西大都护府,于庭州(今吉木萨尔)设北庭大都护府,分治西域南北。天山以南,安西统御;天山以北,北庭掌控,下辖众多羁縻府州。势力较弱之势,则退守西域门户,以其东部伊吾(今哈密)、高昌(今吐鲁番)、鄯善等地为重心,待中原王朝重整山河,回归强大,再施收复西域之长策。   从中世纪和近代国际环境看,有一次重大的战役和一次剧变的局势,酿成了历史上的西域地缘政治的格局更改,从而形成今日新疆的政治和地理版图。基于这两次重大变革,对新疆的治理和稳定,中央政府也须审时度势,实施新的战略、战术之策。   首先看中世纪之西域。   公元7世纪初,大唐帝国建立。当太宗、高宗、武周强盛之时,在西域设置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分掌天山南北疆域;在西域东部实施与内地等同的州县管理体制,对西域全境的统御大体实现了攻守之势平衡。   不过,大唐帝国西域的重心,其时还是在天山以南,即环塔里木盆地的丝绸之路的南路和中路,由安西大都护府居中统辖,下设安西四军镇——疏勒、龟兹、于阗、碎叶。其中,碎叶军镇居于最西端,远在今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成为大唐帝国跨越葱岭西通中亚的前哨堡垒。   形势的逆转发生在750年。是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安西四镇及西域各羁縻府州6万联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战于怛罗斯(今塔拉斯河流域),双方“相持五日,葛逻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   从此,大唐帝国在西进战略上已处于守势,至8世纪末,葱岭以西中亚河中地区已被大食占据。下迄今日,古之西域、今之新疆的南疆区域,基本限制于帕米尔高原以东环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之内。   再看近代建省前之西域。   公元15世纪前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崛起于安塔托利亚高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