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李郁 用镜头演绎“新闻”艺术.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波

刘波李郁 用镜头演绎“新闻”艺术   刘波三十岁之前的人生顺遂而平淡,直到他发现了摄影的新玩法。   2005年,一位美国友人从纽约带回一本画册,送到刘波手中,这本画册叫《纽约黑影:纽约日报新闻档案犯罪照片录》,里面记录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一些犯罪现场。刘波被这些真实事件的现场图片深深震撼。   犹如对于名画的重新演绎,刘波想着倘若能将这些照片用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加以重现,那将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于是他找到了李郁。   李郁和刘波结识于2001年,通过同学的介绍,两人一见如故。李郁学的是信息技术专业,刘波学的是油画,两个似乎都和摄影沾不上半点关系,但都被摄影深深吸引与影响。对于刘波的提议,李郁很赞成,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与其拍外国的事件,不如拍本地的新闻,这样更有亲近之感。   从2006年开始,刘波和李郁的组合就开始产生化学效应,于是就有了以“狗年十三个月”为主题的24幅照片。      重塑二手现实      见到刘波的时候,他带着学生刚结束半个月的写生,一路风尘仆仆的样子。剃着小平头,穿着黑色的T恤,背着鼓鼓的双肩包,从外表上看不像是个搞艺术的人。站在旁边的李郁是瘦瘦高高,一头披头士风格的发型颇有些艺术家式的颓废之感,这两个人的组合,因为各自鲜明的风格而具有了很高的辨识度。   在《狗年十三个月》之前,刘波和李郁有过诸多的尝试。第一张作品本是一幅关于凶杀案的现场,因为诸多因素,照片以失败告终。第一件成功的作品取材于2006年2月20日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同样是关于一桩凶杀案,因为此前经验的累积,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对于照片的成功,李郁并没有透露更多的细节,用刘波的话说,就是照成了,就像画油画一样,没什么诀窍,画多了,自然就有了感觉。   因为拍摄的需要,刘波和李郁常常关注本地的新闻报纸,李郁说:“当我们在读一篇新闻的时候,总会因为一些描述性的文字,而在脑中联想出该有的画面,我和刘波所做的,就是将这些画面重现出来,进行艺术的再加工。”   李郁还记得中学时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个男孩骑自行车带着一个女孩,许多路人指责他们骑车带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但是他们不仅不听,反而骑得更快。突然,后座的女孩尖叫起来,原来她的裙子被车轮卷进去,并且很快就被完全扯破。男孩连人带车摔倒在地,剩下只穿着内裤的女孩满脸通红的站在路边。“这是一则很普通的新闻,但是非常有意思,文字具有画面感,整个故事有它内在的戏剧冲突,同时也能满足观众和读者的猎奇心理,这样的故事,就很适合拍成图片。”   在刘波和李郁的作品中,大多都是这样的照片。一位重庆的僧人步行千里,只为朝拜武汉归元寺,无奈误入汉宜高速公路,这则新闻取自2006年2月25日的报纸。在照片中,一位身着袈裟,手持佛珠的僧人行走在高速公路上,旁边是呼啸的车流。李郁说道:“这就是一张很戏剧的图片,高速公路是现代的,代表着飞速发展的社会,而和尚这一元素,是古典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象征,这两者融合在一张画面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   为了制作这张照片,刘波和李郁策划了将近一个月。从看到这则新闻决定把它拍出来开始,李郁和刘波就开始了各自的分工,刘波负责找演员、服装和道具,李郁负责找场地、画草图,各就各位之后,两人亲自上阵试拍,最后到实地进行拍摄,灯光调试准确之后,一次成像。刘波略带得意之色的说道:“我们的照片不做后期,所以有人看到我们拍的照片后,觉得是真的,又好像不是真的。”   照片中的人物,大多是两人朋友的友情出演,有时刘波会进行角色客串,遇到实在找不到合适人物的时候,还会花钱请人演。刘波还记得,在拍摄“武汉光谷科学家铜像左手被盗锯”时,正好是晚上9点多,拍摄现场引起了不少人的围观,有几个热心的观众自愿提出在照片中进行客串。   拍片子是件繁琐的事情,除了时间的投入之外,资金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被人追赶纵身跳下,洞穿楼顶吓坏众人”这幅图片取材于2007年8月13日的报纸新闻,为了营造合适的场景,刘波和李郁可是花了不少功夫。找到合适的房间之后,出于情境需要,要对房间的吊顶进行加工,在中间穿凿一个能容人的洞,为此,两人花了一千多元。这张照片很成功,被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登载,是两人作品里认知度较高的作品之一。   照片的荒诞感来自现实      袁晓舫在《现实的创造》中说道:观看刘波和李郁作品的时候,很难用传统的视觉经验进行判断,他们的作品并不是一种纯视觉的产物;在引导观众观看的方式上,他们已经偏离了纯粹的视觉经验,从这点上来说,他们作品的意义不在于创造新的语言方式,而在于传达现实本身。   这就是刘波所说的,在观看他们作品时,观众有种既觉得真实,又不觉得真实的那种感觉。真实的是新闻事件本身就发生过,不真实之感来源于拍摄的方式。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