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复杂实验遭遇坎坷,通往终极能源之路何日坦平.docVIP

世界上最复杂实验遭遇坎坷,通往终极能源之路何日坦平.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上最复杂实验遭遇坎坷,通往终极能源之路何日坦平

世界上最复杂实验遭遇坎坷,通往终极能源之路何日坦平 1985年11月,美国“空军一号”抵达日内瓦时,那里的天气阴沉而寒冷。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到此是为了会晤苏联新任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里根认为,当时世界面临核战浩劫的风险很高,于是想缩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日渐膨胀的军备库,而戈尔巴乔夫同样也意识到军备竞赛正在拖垮苏联的经济。但是,双边会谈很快陷入僵局。里根在苏联历次入侵别国的问题上指责戈尔巴乔夫,而戈尔巴乔夫则抓住星球大战计划,一个试图将所有来袭核弹头拦截在外太空的野心计划,来反击里根。会晤濒于破裂。到清晨5点,双方同意发表一个不包含任何实际承诺的联合声明,在声明的最后,几乎是脚注的位置,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加入了一个含糊不清的保证,即两国将“本着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开发一种新能源。上述脚注最终付诸实际,成为一个项目,时至今日,这个项目已经演变成可谓是21世纪人类最宏大的科学活动,一场复杂实验技术的“交响乐”。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它将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能源危机。这就是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全称“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它要在地球上制造出“太阳”,消耗50兆瓦的能量,却会输出10倍于此、达到500兆瓦的动力,所需要的仅仅是宇宙中最丰富的物质:氢。该项目将着眼于原理论证,希望最终描绘出的技术,能填满人类对能源的无尽索求。各个项目参与国的政治家对推动该项目的热情一直不减。但正如催生出该项目的首脑会谈一样,ITER也不负众望。预算已经翻倍再翻倍,工程技术上的问题又总是被一再敷衍。一些技术流程也很繁琐,比如参与国不是集中资源一同开发,而是先在各自国家生产零零碎碎的组件,再运到法国南部ITER所在地去组装。整个过程好比一个人先从网上订购一堆螺母、螺栓和支架,然后试图在后院捣鼓出一架波音747客机来。结果自然如冰上行舟,将近一年前ITER还只是地上一个10多米深的大洞,直到最近才刚刚把约100多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填下去。项目投入运行的日期也从2016年推至2018年,再推至2020年底。首次净能量输出实验起码要等到2026年,此时距项目开工已20年。即便如此,ITER还只是这种公认新能源的序幕,就算ITER获得成功,之后还要建造第二代的测试反应堆,只有这些反应堆都运行正常,各地才会建造能够并网发电的核聚变电站。ITER只是第一步,整个计划将为期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该项目的支持者提出,从长远来看,为了满足世界对能源的持续需求,ITER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但即便是这些支持者,也不得不打消对ITER乌托邦式的期望。目前看起来,该项目只是靠制度惯性维持着,毕竟对各国政府而言,做一个一成不变的参与者总比成为众矢之的的退出者要容易些。瓶中烈日理论上,核聚变是最完美的能源。它建立在一个几乎人所共知的物理原理之上: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于光速很大,所以该公式意味着只需要非常小的一点质量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所有的核反应都基于上面这条宇宙基本法则,在常见的核电站中,比较重的铀原子核分裂成更轻的原子核,在此裂变(fission)过程中,铀原子核有很小一部分质量直接变成能量。聚变(fusion)过程基于同样的原理,但过程刚好与裂变相反,轻原子核比如氢核发生碰撞,产生氦核,而氦核的质量要略小于参与碰撞的氢核质量之和,消失的那部分质量就直接变成了能量。就单位质量而言,聚变燃料可以释放出三倍于铀裂变的能量,更重要的是,氢的贮量要远比铀丰富,而且聚变产生的氦废料没有辐射污染之虞。“聚变让人着迷”,为ITER协调奔走多年的韩国科学家李秀景(Gyung-SuLee)说:“它就像中世纪的人们追寻的炼金术一般,它是能源研究的‘圣杯’。”李秀景是聚变能源的积极拥护者。1980年,他来到美国,成为芝加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专攻量子场论这一物理学中的硬骨头。但是美国改变了他的想法,“在美国,金钱就是一切”,他回忆道,而量子场论只能带来思想上的收获。于是,他开始寻找一个更实用的学习目标,最后选择了聚变,因为“聚变兼具科学和工程上的挑战性”。而且聚变美梦一旦成真,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能量会唾手可得、轻贱如土,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将变得无关紧要,世界将为之转变。像李秀景这样的科学家已经为聚变神魂颠倒了半个世纪。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人都宣称黎明即将来临,其中有些的确是哗众取宠之辈,更多的人不过是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聚变桀骜难驯,自然一次次斩断了人类的梦想。最主要的困难来自这个“聚”字,因为氢离子会相互排斥,所以科学家必须将它们紧压在一起,产生聚变。ITER的策略是在一个磁场囚笼中加热氢原子,它采用的磁场囚笼形式被称为托卡马克(tokam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