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节 齐家古潜山地质特征 齐家古潜山位于欢喜岭油田齐家铺地区,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端,南临欢喜岭潜山,北接杜家台潜山山体主体长约11公里,东西宽3~4公里,总面积约44平方公里。整个潜山由南向北有三个局部山头组成,即南山头、中山头和北山头,呈北东向趋势伸展。其岩性北山头以安山岩和玄武岩、凝灰岩等火山岩为主,中山头及南山头花岗岩为主。 84年中山头上报含油面积5.6平方公里,Ⅰ类地质储量1399万吨。85年南山头上报含气面积2.4平方公里,凝析油24万吨,天然气7.63亿方。2000年北山头上报含油面积2.2平方公里,Ⅲ类地质储量155万吨。 到目前为止,共有198口井钻遇齐家古潜山,揭开厚度差异较大,大于100米有34口,小于20米22口。其中,齐古2井最厚,为917米,齐2-17-507井最薄,仅4米。 齐家古潜山从1978年至今,共在23口井上取芯,总进尺311.34米,取芯长度252.18米,收获率80%,见显示井段长度137.38米。 截至2001年11月,区块目前共有油井18口,开井9口。区块日产油107.2吨,日产水86.7方,区块累采油163.8万吨,累产气1.09亿立方米,累产水52.8万方,综合含水44%,采油速度0.27%,采出程度11.71%。注水井5口,全部关井,累注水94.1万方,累计地下亏空203.4万方,累计注采比0.32。 一、构造特征 (一).潜山形态 齐家古潜山自北向南由一系列的山头组成,呈北东向展布,分别称为南山头、中山头和北山头,南山头构造高点在齐2-21-7井附近,潜山顶面埋深2400米,中山头构造高点在齐2-16-06井附近,潜山顶面埋深2350米,北山头构造高点在齐古2井附近,潜山顶面埋深1850米。潜山整体形态北高南低,由北至南,三个潜山山头逐渐降低。东西方向,潜山西侧受早期断层控制,地势较陡,东侧潜山呈一斜坡逐渐低,地层倾角20-40°。 (二).断层情况 如本区构造图所示,本区共发育了十一条断层,其中1号断层为北东走向,西掉正断层,发育时期为中生界至下第三系沙三早期,断距200-400米,它控制着齐古潜山的形成,对该区油气起遮挡和封堵作用,其长期活动,也影响着潜山储层裂缝的发育。其余各条断层情况见断层要素表,每条断层对该块油气聚集成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储层特征 (一).岩性特征 齐家古潜山储层以岩性分界线为界即南山头、中山头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为主,主要岩性有混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变粒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碎裂动力变质岩和辉绿岩岩脉。北山头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主要岩性有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和火山碎屑岩。研究院总结出了岩石电性特征表。(见表) (二).储集空间 该区储集空间主要以裂缝为主,另外有少量孔隙。其中裂缝包括构造裂缝、构造—溶解裂缝和溶解缝。裂缝是本区的主要储集空间,占整个储集空间的80%以上,主要为构造裂缝,它是刚性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延伸远,不仅是油气的储集空间,也是运移通道。因此,构造裂缝在本区油气聚集成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裂缝发育情况与岩性也有一定关系,即脆性的花岗岩相对火山岩更易产生裂缝。 由于潜山长期经受风化作用,由此产生的溶孔在储层中也有分布,主要有溶解缝、溶蚀孔、微孔、微裂缝等。但连通性较差,一但裂缝将其连通,就可以形成较好的油气储集空间。 (三).物性特征 中山头据4口井55口块样品分析,平均总孔隙度3.18%,84年上报储量时采用1.9%为齐古15井利用测井资料计算结果。渗透率<1 md。北山头据薄片及铸体、扫描电镜观测,本区微观孔隙直径在1-15μm之间,主要集中在1-5μm范围内,但连通性较差。据3口井99块物性分析统计,孔隙度分布在0.7—20.4%区间内,平均9.5%,渗透率分布在0.0016-273.2md,平均14.7 md。 三、油藏特征 (一).压力及温度 根据4口井高压物性分析资料,原始地层压力27Mpa,饱和压力13Mpa。油藏平均温度104℃。 (二).流体性质 该块原油性质由南向北逐渐变差,南山头原油密度平均0.7338 g/cm3,地面原油粘度0.43mPa.s。中山头原油密度0.844g/cm3,地面原由原油粘度12.3mPa.s,原油凝固点较高30℃。北山头原油密度0.8341-0.8739g/cm3,平均0.8545 g/cm3,地面原由原油粘度17.85-247.43mPa.s,平均57.37 mPa.s。原油凝固点较高,平均37.7℃。 本区地层水属于NaHCO3,南山头、中山头、北山头地层水总矿化度分别为3039、4313、5306mg/L。 (三).油层及油、气分布 该区油层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浅层,距潜山顶面<100米。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裂缝发育区。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