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安史课件专题:中国古代国家治安之二途知识讲稿.pptVIP

中国治安史课件专题:中国古代国家治安之二途知识讲稿.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治安史课件专题:中国古代国家治安之二途知识讲稿.ppt

唐代地方治安之二途: (一)州县民政 州县民政,即由地方州、县行政机构负责本地治安。 (府和道的问题) 州、县分等级,长官分别称刺史(府称尹)和县令。 州、县僚属有“司某参军事”,与治安密切的有司户、司法、司兵、典狱等。 (隋文帝废“乡官”) 上图为唐代日本留华僧最澄之通关文书(过所),下图为现藏法国之唐代(747年)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户籍残卷。二者一般由司户负责。 专题:中国古代国家治安之途: 州县民政与“军镇警察” 古代与现代治安的显著区别:专职警察之有无 本讲围绕古代文献中所见之“警察” ,探讨: 古代“警察”之含义 古代国家治安之道:州县民政与“军镇警察” 对当今治安工作的启示 一.关于“警察”一词的来源 (一) “警察”中国固有说 1、沈家本之说:本《金史百官志》警巡院“掌评理狱讼,警察别部”。 2、台湾《警察大词典》之说:《汉书》有“密令警察,不欲喧露”的记载。 3、宋代王钦若、杨亿等编纂的《册府元龟》卷198的材料:“(吴)赤乌三年(公元240年)正月诏曰:‘盖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顷者以來,民多征役,岁又水旱,年谷有损。而吏民不良,侵夺民時,以致饥困。自今以來,督军郡守其警察非法,當农桑時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二)日本起源说 一般认为古今“警察”之区别: 现代之“警察”为名词,含义有三: 机构、人员、职能或行为 古代“警察”一般认为为动词,与近现代之“警察”含义不同,故应是自日本移译过来。 似是而非。 “警察”作动词有以下含义: 1、内心的警惕、自省 唐初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卷12“乌釒煞国”条 :有兹警察,便从定起。若无警察,寂然不动,定力持身。 宋佚名氏撰《州县提纲》卷1“時加警察”条:“治一县者,须一县事皆在胸次;治一州者,须一州事皆在胸次。盖州县事繁,易至遗忘。留意者晓卧,多不安枕,当反复致思。” 二、古代“警察”之含义 (一)古代“警察”做动词之含义 (2)表示警戒、预防,相当于从事现代警察的安全防范行为 。 唐玄奘撰《大唐西域记》卷6“蓝摩国”条:“野象群行,采花以散,冥力警察,初无间替”。 宋陆游撰《南唐书》卷15《卢郢传》:“后主命韩德霸为都城烽火使,警察非常”。 《资治通鉴》卷181元胡三省注:“高丽置逻于辽水之西,以警察度辽者”。 (3)表示调查、侦查,相当于从事现代警察的侦察行为。 宋范公稱撰《过庭录》:“今愿择精敏吏考验之。魯公首肯,即命吏警察,如言。” 宋李昉等撰《太平广志》卷190“张睿”条:“(王)珂性多疑,动有警察。時侦事者寻已密报之。” (4)表示预防、打击犯罪行为,相当于从事现代警察的打击犯罪行为。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7载宋真宗景德元年:“癸亥,令天雄军以北及滨、棣、德、博等州,警察部内,有因敌骑入寇,惊劫民户资财,情理切害者,不限有赃无赃,首从并处斩讫。” 同上卷316载宋神宗元丰四年手诏:“陕西、河东次边近里州县。。。苟能於兵夫未还之间,警察贼盗特为希少,镇拊部民各获居安,当议旌褒,显擢职任。” 《历代名臣奏议》卷47引宋殿中侍御史章谊诏对:“陛下警察有巡尉之官,惩艾有刀锯之辟,大则陈诸原野,小则肆诸市朝,然而盜不可息者,循良平之吏不进也。” (5)表示通过日常管理预防、制止特定场所、行业的犯罪,相当于从事现代警察的公共场所和行业治安管理行为。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戊寅诏:“访闻关右民每岁夏首于凤翔府岐山县法门寺为社会,游惰之辈,昼夜行乐,至有奸诈伤杀人者。宜令有司量定聚会日数,禁其夜集,官吏严加警察。” 元孛术鲁翀等撰《通制条格》卷28“妖书妖言”条载载刑部之议:“印造无根经文,盖因切名僧道之徒,不修戒行,往往撰造妖言,舍施符水,苟图钱物,惑世诬民,关系非轻,理合遍行禁治。若有似此违犯,罪及寺观主首,其有不居寺观,四方游荡,恣为邪说之流,亦令所在官司常加警察。” (二)古代“警察”作名词之含义 1、指警察职能或职责。 旧五代史卷71《萧希甫传》:詔曰: “右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判院事萧希甫,身处班行,职非警察,辄引凶狂之辈,上陈诬骩之词,逼近郊禋,扇摇军众。李筠既当诛戮,希甫宁免谪迁?可贬岚州司户参军。仍驰驿发遣。”长兴中卒于贬所。 “军镇警察”出处 《旧五代史》卷113周太祖纪广顺三年(953年)丁酉詔曰: 京兆鳯翔府同华邠延鄜耀等州所管州县军镇,顷因唐末藩镇殊风,久历岁时,未能厘革,政途不一,何以敎民?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其擒奸捕盗,庇?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如所职疎遣.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 《册府元龟》卷61广顺三年七月丁酉敕: “赋税婚田,比来州县之职;盗贼烟火,元系廵镇之司.各有区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