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治安史课件7、第三篇 章中国古代治安思想的演变第二节.ppt
第三章:中国古代治安思想的演变:从诸子百家到综合为治第二节、汉以后的“综合为治”治安思想 “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既是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概括、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概括,也是对中国古代治安思想及其实践的高度概括。 ——张晋藩.论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秋季号. ——郭成伟 姜晓敏.依法治国方略与综合治理措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一、综合为治的思想渊源 1、“综合为治”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文明之初: ——皋陶“明刑弼教” 舜在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曾赞扬担任“士”之职的皋陶,能“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皋陶!臣民没干犯政事,是因为您作士官,能明五刑以辅助五常之教,合于治道。施刑是为了达到无刑,人民合于中道。这是您的功劳,做得真好啊!” ) 安徽六安皋陶墓 被誉为中国司法鼻祖的皋陶(明代画像) 2、周公的“明德慎罚”与制礼作乐 建立西周“德政礼治”的周公像(明代画) 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成王乐舞图。推行礼乐教化、预防犯罪,是周公的发明。 河南三门峡市出土的西周铜编钟。西周以礼乐治国,铜编钟是礼乐文化的象征。 3、春秋战国诸子的综治思想 儒家:德主刑辅,先教后诛 法家:崇尚法治,不忘礼义 道家:清静无为,因循简法 名家: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治世之术 墨家:尚同,兼爱,节用,尚贤 崇尚法治又倡遵礼义的秦始皇像 廿年四月丙戌朔丁亥,南郡守騰謂縣、道嗇夫:古者,民各有鄉俗,其所利及好惡不同,或不便於民,害於邦。是以聖王作為法度,以矯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惡俗。法律未足,民多詐巧,故後有閒令下者。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導)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惡俗,而使之之於為善(也)。 南郡守腾文书(以法家统一百家) 译文 二十年四月初二日,南郡郡守腾通告各县,道长官:过去,百姓各有不同的习俗,他们所爱好和厌恶的都不一样,有的不利于百姓,有害于国家。因此圣上制定了法律用以纠正百姓的思想,去掉邪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由于法律不够完备,百姓中多诡诈取巧,所以后来有干扰法令的。所有法律令、都是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 二、司马迁的总结 “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史记 乐书》 礼是用来引导民众的志向,乐是用来和谐民众的声音,政是用来整齐规范民众的行为,刑罚是用来预防民众的违法犯罪,礼、乐、刑、政四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使民众的行为不邪僻,同心同德,从而达到治理之道(王道)。 司马迁地方治理的理想:酷吏与循吏(以道家统一百家) 《酷吏列传》: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於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司马迁地方治理的理想:酷吏与循吏(以道家统一百家) 《酷吏列传》评论汉初酷吏:一方面,法令是治理的工具,却不是达到治安的根本手段,法令越严酷,盗贼越多,因此,实现治安在于道德而不在法律之严酷;另一方面,在治安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不用强健有力之人和严酷法令,怎么能胜其任而愉快呢?如果让倡言道德的人来干这些事,一定会失职的。 司马迁地方治理的理想:酷吏与循吏(以道家统一百家) 《循吏列传》: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司马迁治理地方的理想:循吏 《循吏列传》司马迁评论说: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刑罚用以阻止民众作恶。文法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就可以用它做榜样治理好天下,为什么非用严刑峻法不可呢? (实际上是以道家无为统率百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