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中呐喊.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失衡中呐喊

失衡中呐喊    《失衡》,是辽宁省诗人商国华新近创作的又一部环保题材的诗集。    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过这样沉重的作品了,很久没有读到这样有力度、有激情,带着诗人的体温而呐喊的诗作了。    刚一看到书名的时候,我还在想:失衡?到底是什么东西失衡了呢?但慢慢读下去,你就会一点点读懂它,甚至你的心也会慢慢地变得沉重起来。因为诗中所揭示的,正是那些我们所无法回避的――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所遭遇的无情破坏。诗人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环保意识,透析了我们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严肃的课题。当我们的社会正在大踏步向前发展的时候,及时地回眸反思,正视和解决这些“阳光下的忧患”,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讲,都是极有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失衡》在今天的问世与呐喊,有着特别的警醒意义。它不仅开拓了环保题材创作的空间,也再一次证明了辽宁诗歌创作所一直坚持的那种直面现实,关注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传统。    我以为,诗歌应该有着一种精神,诗歌的精神就是时代的精神。诗不仅可以用来抒情,也需要呐喊;不只有潺潺流水的脉脉温情,也需要风雷激荡的慷慨激愤。而诗歌骨子里的精神血脉,应该是合着时代的步伐,以关注民生为己任,实现诗歌的审美形式与时代精神的合融,这也是诗的一种特别的气质。而商国华的诗,应该就是这样的精神的代表作。    关于当下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我们还是先看看书中所列举的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吧:窘迫的泪夺眶/摔碎复印的目光/揪心的报表钻出土壤/1.5亿亩土地999亿个平方/只是不安分的污垢落草/青纱帐从此不绿不黄/只是污水无尽的纠缠/3250万亩良田就病入了荒蛮/也只是重金属魍魉的翩跹/1200万吨金盔银甲般的谷粒/贴上了“禁止入仓”的印鉴/土壤托起了一代代鲜活的人寰/我们却在一次次肢解它的躯干。    这分明是诗人真情呐喊,也是大地无奈的喟叹!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但走的依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化模式。我们的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平均高40%,产生的污染是他们的几十倍。目前,中国北方的水资源已近枯竭,华北平原下出现了25万平方公里的地下大漏斗,南方的水资源严重污染,七大水系40%的水已经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全国17%的土地已经彻底沙漠化,30%的土地被酸雨污染,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基础资源枯竭与环境成本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增长。    上面提到的这些数字,摘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同志为此书作的序言中。环保问题的严峻性是大家都有切身体会的,它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全社会所共同面对的一个大课题。我们希望土地不再流失,盼望着有一个天蓝水清,“天人合一”的良好生态环境,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的愿望!为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让人与自然环境再产生新的失衡。加强环保建设,不仅符合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关注人与环境和谐主题的诗集《失衡》,用诗的审美形式诠释环境建设的急迫所在,将自然环境元素与文学元素进行探索性的对接,恰恰就是眼下我们所最需要的那种诗。环保题材创作的开拓,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仅是诗人的一种创作意识的觉醒,也深刻地反映了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诗歌精神中的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    《失衡》的内容包括5个篇章,分别是“土石篇”、“水篇”、“大气篇”、“生物篇”、“社会篇”。这部作品的叙述风格开阔大气,围绕地球母亲的环境被破坏得满目创痍,透着一种焦急感。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的剖析,直面那些影响环境发展的种种弊害。诗人的思维意象体现了一种对社会及人生的终极关怀,发出了来自生活深处的良知呐喊。这种焦迫之情,似乎蓄积已久,势不可持。诗中的那些充满着警醒与张力的诗句,急切地敲打着我们的心。在“土石篇”中,诗人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土地于人的重要性,指出保护住我国已经不多的可耕地,已是我们“最后的底线”。土地本是“不可替代的资源”,而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只留下18.3亿亩的可耕田/13亿人民温饱的饭碗啊”。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使我国174万平方公里成为了“恣意千里的大漠”,4亿国人不得不忍受着“沙漠‘盖头’的大礼”。诗人痛心地问道:失血的土地/还能撑起多少丰收/负重的田园/还能托起多少富有……土里刨食的庄稼人/退到了土壤极地最后的防守。    土地是如此,那么森林资源呢?在人类的肆无忌惮的砍伐之下,这个人类生存的屏障――“地球之肺”,也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一边是,越砍越荒的膨胀/一边是,越穷越砍的凄凉”。人类生存的家园,一个个古老的文明,就这样湮灭在绿色屏障走向毁灭的路途上。诗人感慨一次性筷子的惊人损耗:“集400万家酒肆箸的筋骨/如同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