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台北不一样戏剧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台北不一样戏剧人

北京、台北不一样戏剧人   20年间,北京和台北的小剧场,因不一样的剧场体制、不一样的戏剧人状态,而形成了不一样的话剧文化和氛围。      恐怕没人想到,根据卡尔维诺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话剧《看不见的城市》,会没有蒙古大帝忽必烈、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两位主角。书中那些记忆的、欲望的、轻盈的、亦真亦幻的城市,在台湾歌手雷光夏的诠释下,成了几首歌、几段诗,同时配以插画感十足的投影。   作为“2008两岸城市青年戏剧季”的揭幕演出,4月25日在东方先锋剧场上演的这场小剧场作品,没有北京观众所认为的小剧场元素――搞笑,因此,一散场,就有人拉住台湾策演人刘毓雯问:“你们的作品,都是这样精致的小情调?”      近几年,刘毓雯一直从事两岸戏剧交流工作,在她看来,小情调、小情绪,只是台湾小剧场的特色之一,“很多戏是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的。”在台湾,小剧场,不单指场地小,而是强调演出的实验性与前卫性,强调开放的个人表达。一场演出可以没有任何情节,而只是某个社会议题的公开讨论。   在《看不见的城市》后,还有3部台湾作品陆续在“戏剧季”上演,形式涵盖现代舞、偶戏等。“在大陆,语言往往是话剧最重要的表达手段。而在台湾,舞美、音乐、肢体,才是导演考虑的重点,观众的视觉、听觉,甚至嗅觉,都要被调动起来。我这次选的戏,很多都是看中其舞台手段的实验性。”刘毓雯说。      前卫的台湾戏剧      多年来,提起台湾戏剧,大陆观众的第一反应是想到赖声川,以及火遍大江南北的《暗恋桃花源》。2007年,李国修导演带着《莎姆雷特》亮相北京,很多人才知道,除了赖声川,台湾还有其他戏剧人。   然而,无论是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还是李国修的“屏风表演班”,在台湾近300个民间戏剧团体中,都不过是沧海一粟。“台湾观众接触更多的还是小剧场作品。它们,更能体现台湾戏剧的现状。”刘毓雯说。   本次“戏剧季”上演的,正是4部小剧场作品。除开幕剧《看不见的城市》外,飞人集社演出的偶剧《B612》,改编自著名童话《小王子》,从现代人荒芜孤寂的心理出发???影射出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稻草人现代舞蹈团的《S》,源自梭罗在《湖滨散记》所写的“是什么样的空间,把人跟他的同类分开,从而使他变得孤寂”,整部戏充满了疑问与省思压轴的,是赖声川爱徒李建常的作品《云淡风轻》,一部爱情戏,由两位演员担任所有角色,每次演出,都由观众投票决定结局。   刘毓雯已不是第一次来大陆。2003年,在她的奔走协调下,北京北兵马司剧场成功举行了首届“京港台戏剧展演”。之后,她又策划了2005年“青岛?台北小剧场展演”、2007年“首届华人城市青年戏剧节”。   “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北京的朋友看看,台湾的小剧场到底什么样。”2000年,刘毓雯被公派到北京。由于爱好,不久就和一帮文艺青年打成一片。但朋友们对小剧场的理解,却让她有点失望。“一进场,就等着听调侃的台词,等着被逗笑。”   刘毓雯向大家解释,小剧场在西方是“实验”剧场的代名词,而台湾正是沿袭了这一概念。剧本创作,可以脱离一切专业结构,甚至没有铺陈,没有起承转合。表演形式更是千奇百怪,人可以演马桶、演椅子、演猫。政治倾向,为“不妥协”,政坛人物、政治事件,都能拿来“开涮”,经济动荡与文化迷途也多是表现重点,处处流露出对体制的反抗和批判。   大陆的主办方代表,东方先锋剧场经理傅维伯感觉,此次来京的台湾小剧团,表演上更加精致化与专业化。“早些年,有些人在台上像是喃喃自语,现在他们更注重与观众的交流了。”   傅维伯的感觉,刚好代表了台湾小剧场界近年来的调整和转向。二十多年来,台湾文化界有两大运动,一是新电影,另一个便是小剧场了。   1990年代末,台湾小剧场进入一种窘境,就是傅维伯所讲的“喃喃自语”。严重脱离社会语境,看似典雅、细腻、实则苍白、做作。有些台湾戏剧界的前辈,看过演出后,不禁感慨“看不董了。”“好在近八年,小剧场界不断摸索,在表达自我与善待观众中找到了平衡。”刘毓雯说。      台北波希米亚人      讲述台湾小剧场,绝不能忽略“小剧场人”这个群体,他们身上有太多故事。   比如,成立于1987年的台南人剧团,团长李维睦,紊有“南派第一掌门人”之称。然而,这个名头远没有他的外号“黑手,流传得广。李维睦本是一家铁工厂的小老板,这一行业常常双手沾满油污,“黑手团长”便叫开了。20年过去,台南人剧团在小剧场界无人不知,但李维睦依然开着铁工厂。从始至终,剧团都无法维持他生活所需。   李国修的“屏风表演班”,如今已是台湾“三大团”之一。然而,处境也未必好到哪里。2001年,台湾先遭地震再遇台风,根本没人看戏,李国修在家哭了两个礼拜,他太太王月满怀激情地演着丈夫的《莎姆雷特》。同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