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三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教案 物质生活变迁和现代中国科技学生版.docVIP

南京市第三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教案 物质生活变迁和现代中国科技学生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市第三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教案 物质生活变迁和现代中国科技学生版

南京三中(北楼)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课型】:复习 【课时】:3 【备课时间】:12-9-12 【主备人】孙微 必修二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三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12考试说明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动荡中的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 (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事件;互联网的兴起。 (4)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知识归纳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近代以来物质生活的变化: ⑴服饰变化:①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进入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饰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仿欧裙子。 ⑵饮食变化: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 ⑶“住”:沿海内地大城市里,西式住宅不断增加;官员商人建起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豪宅。 2.习俗和礼仪的变迁 习俗变化:①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的法令; ④大城市里倡导婚姻自由,主张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①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 ②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取代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 ③辛亥革命以后,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人们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衣:服装的颜色和款式都从单一变为多样。 (2)食: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饮食水平。 (3)住: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人均居住面积大大提高。 三、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 ⑴交通工具: ①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 ②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辛亥革命前夕,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 20世纪上半叶西北西南与内地间基本无交通。 新中国成立宝成兰新铁路 九五期末,营运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③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完善公路网。 ④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京 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改革开放后成为民航大国。 ⑵通讯工具: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②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无线电报局。 ③1875年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 ④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⑤2003年电话数量全球第一。互联网逐渐普及。 四、大众传媒的发展 1.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自己办报。《昭文新报》是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3)戊戌变法时期:宣传维新改良思想《时务报》。 (4)辛亥革命时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民报》。 (5)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新青年》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7)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 (8)改革开放后出现欣欣向荣景象,报刊种类丰富。 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2)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3)《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4)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5)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3.互联网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来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