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3-10.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救助3-10

第三章 城市社会救助 一、中国最低生活保障性(贫困线)的确定 采用综合法,将多种贫困线测定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提出了生存线、温饱线和发展线。 食品贫困线与非食品贫困线相加,得出一般贫困线 二、贫困原因的理论 1,个体主义贫困论 2,制度贫困论 3,社会政策贫困论 4,冲突学派的贫困观 5,贫困文化论 三、中国城市贫困的致贫原因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城市贫困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低保对象的构成: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停产半停产的职工和一部分被拖欠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及他们赡养的人口和三无人员占城镇人口4%-8%(1500-3000万) 城市贫困产生原因: 1,经济体制的历史积淀 2,矿产资源枯竭 3,贫富差距拉大 4,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5,贫困者自身因素:孤寡老人 孤儿 残疾人和妇女等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技术特长的人;无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家庭特别是有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往往经济负担较重。易陷入贫困。 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于1993年率先在上海试点,1999年10月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对低保对象、低保制度原则、领导机构和管理部门、资金来源、保障标准、保障程序、动态管理以及低保监督与惩罚等方面作了规定。 2,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试点阶段 1993年6月-1995年5月 第二: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7年8月 第三:普及阶段 1997年8月-1999年9月 第四:落实阶段1999年9月-2001年10月 第五:提高阶段2001年10月至今 3,取得成绩:至2008年年底,享受低保的城镇人数家庭233.46万,1111.1万户,基本涵盖目前我国城镇2000多万的贫困人口 4,案例评析----骗保:最低生活保障之痛 2006年河南全面复核城市低保 20多万人被取消资格 某市民政局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假办低保 外面有工作 家里拿低保 低保制度运行中的诚信缺失、骗保现象屡屡发生,原因是低保制度和实施中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 制度本身设计有漏洞 法律责任不完善 信用制度缺失 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措施: 健全法律制度 建立我国的信用体系 加强信息公开和强化举报奖励制度 建立低保工作的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基层工作者的素质 三、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制度 城市居民低保是针对具有城镇户口的常住居民的。对非常住的流浪乞讨人员有一项救助制度。 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该办法第一条:为了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以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 第二条:规定收容遣送的对象即家居农村流入城市乞讨的、城市居民中流浪街头乞讨的和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的人员。 第二十二条:收容遣送站可以组织被收容人员进行生产劳动并获得收入,这些收入主要用于被收容人员的伙食补贴和遣送路费。 在2003年进行重大改革,突出社会救助取向。2003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社会救助制度 -----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 一、收容遣送办法的变异的社会背景: 1,收容遣送成为一项涉及社会救济、社会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的多元性社会事务行政工作。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越来越把维持社会稳定视为压倒一切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强调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收容遣送越来越紧密地与治安管理联系在一起。 二、收容遣送办法异化的制度原因 1,用治安管理替代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济和教育 2,刚性的任务和低约束的手段 3,上级只注意任务的完成,对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 4,经费不足使收容遣送由救济变为创收 5,收容遣送工作缺乏社会监督 三、收容遣送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的异化表现 1,社会救助的功能逐步淡化,社会治安管理逐步强化 2,收容遣送的范围不断扩大,远远超过流浪乞讨人员的范畴(被收容人员中真正属于救助对象的不到15%) 3,被收容者的自由、尊严和权力受到严重侵害甚至危及生命 4,收容遣送逐渐演变为相关部门和流入地的自利行为 四、收容遣送办法异化不良后果 1,它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2,恶化了城乡关系 3,丑化了政府形象 4,积聚社会不满,积蓄社会冲突 震惊全国的孙志刚事件回放 孙志刚 湖北人 男 1976年生 27岁 2001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 2003年2月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由于到广州时间短,未来得及办理暂住证。 2003年3月17日晚10时许,像以前一样出门去上网,在广州街头被民警盘问后发现其未带任何证件,被带至广州市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孙同住的朋友带着孙的身份证感到派出所,被警方拒绝保释。 18日孙被作为三无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