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极拳之身心兼修
身心兼修 内容提要: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为其理论支柱,有“哲拳”的美誉,“身心兼修”则是这个“哲拳”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精神非常显著的特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先秦哲学中“身”、“心”关系,得出“身心统一”是中国先秦哲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从“身心统一”入手,进一步发现了古人之“身心双修”的养生观念。同时通过分析太极拳,发现其养生思想也是从“身心统一”入手,最终达到“身心兼修”之效果。所以得出:“身心兼修”是太极拳与中国先秦哲学之契合处之结论。 关键词: 身心兼修 太极拳 先秦哲学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4- 51-56 太极拳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流派,从产生到现在仅有五百年时间,但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太极拳所传承的古人养生智慧却可以追溯两千多年。当今世界,太极拳受到国内外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习练者与日俱增,其流派也百花齐放。太极拳之所以能繁荣昌盛,与其传承的中国古人先哲的智慧分不开。我们认为,“身心兼修”就是太极拳与先秦哲学最大的契合之处。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入手,讨论太极拳对中国先秦哲学的继承,由于本篇不能穷尽中国各个时期的哲学,故仅以先秦哲学为考察对象。以下所称呼的中国哲学,也仅限于先秦阶段。本文拟从太极拳浅谈、“身心”之哲学含义、太极拳与中国哲学之契合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太极拳浅谈 (一)太极拳之含义 太极拳以中国最高哲学概念“太极”来命名,寓意可谓极其深远。太极之意可谓至大至深至广,在此,仅从《周易》文本出发,做一简单阐释。《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1](p82)何谓“易”?“易”上边是“日”,下面是几条波浪线,“云”之象形,其意为:云遮盖了太阳,晴天开始转向阴天。“易”就是描述这个变动的过程。[2]《周易》之“易”对“变动”之意进一步延伸,成为:天地氤氲,孕育万物,生生不停之意。《周易》说:“生生之谓易”是证也。(同上)“易有太极”,是说在孕育万物的运动过程中包含着一个“太极”之“道”,又“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太极”即是有阴阳相互包含交错而形成之 “道”,这个“道”最终完成使万物得以生生之“大业”。所以太极拳,就是借用《周易》之“生生”为其寓意。又“太”者,极大也,“极”者,深远也,故“太极拳”就是可以让“生命”生生不息的一种拳术。创拳者的理想是让其成为这种拳术:小,可以使人身体康健、益寿延年;大,可以让人与化育天地万物之大道合而为一!虽仅为一种拳术,但我们通过太极拳可以看到我们的民族情结、精神意志,还有道德文明。[3] (二)太极拳之源起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学界还有争议,被学者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太极拳最早发源于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创拳人是陈王庭。[4]陈王庭,原为明战将,明亡后因不愿效命于清而退隐山林,以躬耕为业,闲暇造拳为娱,太极拳由此而生。从陈王庭的一篇逸文可以看出他当时造拳的一些线索: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图枉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经》一卷随身伴。闷来造拳,忙来时耕田…… ”[5] 从这篇逸文可知,陈王庭,隐者也。因此才能在恬淡虚静之心境下创立太极拳。陈的《拳经总歌》则直接说明了他造的拳和我们所谓的太极拳是同一种拳术: “纵放屈伸人莫知,肘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掠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 ”[6] 陈家的文献中还有大量其始祖陈王庭造拳的记载,可作佐证。如陈氏十六世陈鑫在《太极拳图说序言》中说: “洪武七年,始祖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教子孙,以消饮食之法,理本太极,故名太极。” 由此可以推测,陈王庭在以中国哲学精神为其武术理论支柱的基础上,以多家武术为其材料,最终创造了太极拳。[6] (三)太极拳之发展 太极拳诞生以后,流传渐广,流派渐多,诠释太极拳的著作亦不断问世,习练者与日俱增。清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和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可谓是太极拳两部“经书”。这两部书为太极拳提供了理论上的阐释;杨露禅把太极拳带出陈家沟之后,太极拳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陈、杨、吴、武、孙等五大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彰显着太极拳的真理;太极拳的习练者由最初的陈家沟人,到现在的全球各地区的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超过2.5亿的习练者。[7]太极拳能够受到全世界人的欢迎,也证明了她的独特魅力——“身心兼修”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下面我们首先阐释“身心”的中国哲学含义。 二、“身”、“心”之先秦哲学阐释 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中心的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