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_中风精品.pptVIP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课件_中风精品

中医内科学——中风 2 气虚络瘀证 主症: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地龙、牛膝 中医内科学——中风 3 肝肾亏虚证 主症: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证机概要: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常用药:干地黄、首乌、枸杞、山萸肉、麦冬、石斛、当归、鸡血藤。 加减:腰膝酸软,加杜仲、桑寄生、牛膝补肾壮腰;肾阳虚,加巴戟天、苁蓉补肾精;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家有痰浊挟菖蒲、远志、茯苓化痰开窍。 中医内科学——中风 预防与调护 预防: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刺激之品,禁烟酒,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 调护: 既病之后, 应加强护理。遇中脏腑昏迷时, 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面色、呼吸、汗出等变化, 以防向闭脱转化。加强口腔护理, 及时清除痰涎, 喂服或鼻饲中药时应少量多次频服。恢复期要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 进行各种功能锻炼, 并配合针灸、推拿、理疗、 按摩等。偏瘫严重者, 防止患肢受压而发生变形。语言不利者, 宜加强语言训练。长期卧床者, 保护局部皮肤, 防止发生褥疮。 中医内科学——中风 临证备要 结合辨病,掌握其预后。 正确使用通下之法。 出血性中风可配凉血化瘀法 中风后遗证口眼歪斜的治法,祛风、除痰、通络,方用牵正散 中医内科学——中风 结语 概念:中风多见于四十岁以上患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病因:原始病因以情志不调, 久病体虚, 饮食不节, 素 体阳亢为主。诱发因素主要为烦劳、恼怒、醉饱元常、气候变化等。 病位在脑, 涉及到心。 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 病理因素为(肝)风、痰、火和血瘀。 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上冲于脑。轻者中经络, 重者中脏中腑。中脏又有闭脱之分, 闭证邪势盛, 多见痰火内闭; 脱证正气虚, 可致阴竭阳亡。 中医内科学——中风 治疗: 中经络的治疗, 一般宜平肝熄风, 化痰通络。中腑宜通腑泄热。中脏之闭证治宜熄风清火, 豁痰开窍; 脱证治宜救阴回阳固脱。恢复阶段以经络病变为主, 应配合针灸治疗, 使直接作用于经络, 同时加强功能锻炼, 促进恢复。 临床有少数中经络患者, 突然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并见恶寒发热, 骨节酸痛, 肢体拘急, 舌苔薄白等症, 属络脉空虚, 风邪侵袭所致; 或原系阴虚阳充, 痰湿内盛之体, 复加外感风邪而发病。治以祛风通络, 佐以扶正。 中医内科学——中风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中风、中经络、中脏腑、闭证、阴闭、阳闭、脱证、口僻? 2、中风的病因病机概要? 3、中风与厥证、痉证、痿证、痫证区别? 4、中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5、中风分几期?各期的证、治、方、药是什么? 中医内科学——中风 临证备要 1. 结合辨病, 掌握其预后。 脑出血急性期 , 绝大多数表现为中脏的风阳痰火闭证, 或 中腑之腑实瘀热证, 有的可表现为脱象。 中经络的重证, 多为脑梗塞、脑血管痉挛,如见风阳痰火证 , 虽然神志清楚, 仍应防其病情恶化 , 临证时须严密观察。 中医内科学——中风 2. 正确使用通下之法。 中腑因瘀热内阻, 腑气不通, 邪热上扰, 神机失用, 应及时使用通腑泄热之法, 有助于邪从下泄。 中脏阳闭证, 风阳痰火炽盛, 内闭神机, 有时因邪热搏结, 亦可出现腹满 , 便秘, 小溲不通, 苔黄腻, 脉弦实有力, 亦应配人通下之法 , 使大便畅 通, 痰热下泄, 则神识可清, 危象可解。 但正虚明显, 元气欲脱者忌用。 中医内科学——中风 3. 出血性中风可配凉血化瘀法。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参照血证有关内容。其出血的机理多有瘀热搏结, 络伤血溢, 临床有时可见面唇青紫 , 舌络或紫黯, 可配合凉血化瘀止血法, 以犀角地黄汤为基础方治疗, 以行瘀热, 有助止血, 但应注意活血而不破血、动 血。 中医内科学——中风 4. 中风后遗症口眼喎斜的治法。 中风后遗, 口眼喎斜多由风痰阻于络道所致, 治宜祛风、除痰、通络,方用牵正散。方中白附子祛风、化痰、通络;僵蚕、全蝎熄风、化痰、镇痉。本方用散剂吞服较汤剂为佳。口眼润动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以平肝熄风;山萸肉、枸杞子补肾益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