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论证判读历程之个案研究-台东大学教育学报.PDF

几何论证判读历程之个案研究-台东大学教育学报.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几何论证判读历程之个案研究-台东大学教育学报

台東大學教育學報,民 94 ,16(2) ,43~92 頁 NTTU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05, 16(2), 43∼92 幾何論證判讀歷程之個案研究 ∗ ∗∗ 葉明達 柳 賢 摘 要 「論證文本」經數學社群「判讀」後方稱為「數學證明」,判讀不只經由閱讀而 理解文本,亦需判斷局部論點與整體論證的有效性。本研究目的在比較碩士生與高中 生之幾何論證判讀歷程,並分析個案的判讀策略。研究對象為四位數學低成就高二學 生、四位數學碩士班研究生,以放聲思考法輔以晤談,對判讀原案進行分析,主要發 現如下:專家、生手在判讀歷程上的差異在於專家能覺察附圖的侷限性,具有充分的 知識背景,能去除無關訊息的干擾;生手則依據「視覺直觀」或「順勢判斷」,來推 測文本的證明有效性,而且生手的檢驗多流於表面;專家、生手的判讀策略主要不同 點在於專家採用「推理導向」的判讀策略,生手傾向於「訴諸直覺」。 關鍵詞:數學證明、幾何論證、判讀 ∗ 高雄市立新莊高中數學教師 ∗∗ 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 43 ~ 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6卷 2期 幾何論證判讀歷程之個案研究 葉明達 柳 賢 壹、緒 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證明與邏輯論證(logical argumentation)是數學作為一門科學的主因, 數學甚至被視為 「證明的科學」(Reiss, Hellmich, Reiss, 2002) 。Schoenfeld (1994)認為證明不能如同數學課程的安排方式從數學中抽離,證明是做、 溝通、和記錄數學的一項根本成分,數學證明在數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NCTM], 2000)所頒布《學校數學的原則和標準》(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中,呼籲將學習推理與構建證明當成理解數學的一部份,建 議從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課程,應該讓所有學生能夠:1.認識推理與證明 為數學中必須且重要的部分;2.提出猜測並考察數學猜測;3.發展並評價 數學論證與證明;4. 選擇和使用各種適當的推理形式和證明方法。與舊版 本相比,證明從口號提升成一項實際標準,在學校數學課程中扮演更突出 的角色,並期望是學生共通的數學經驗(Knuth, 2002) ,數學論證的理解與 評價已成為數學教育的新訴求。 Selden 與 Selden (2003 )指出 1990 年代初期,閱讀理論已將「閱讀」 與「寫作」視為一體。類似地,對證明構建者來說,構建證明最終是將思 維轉化為文字,來確認自己的想法。實際上,證明構建的最後一部分可能 就是該論證的判讀1 。另一方面,數學證明的構建者不能預知判讀者的知識 1 構建數學證明的目的在建立待證命題的有效性,因此構建行為本身隱含有確認命題有效 性的意義;構建數學證明也是一種數學解題行為,Polya(1945) 與 Schoenfeld(1985) 的最 後解題階段分別為回顧與驗證答案,便是強調對於答案的檢驗與評估。 ~ 44 ~ 幾何論證判讀歷程之個案研究 2 背景是否充分 ,判讀者極可能需要構建子證明來確認論證文本的有效性。 因此,在「證明的構建」與「論證的判讀」的兩種歷程中,兩者互為必須。 Tierney 與 Shanahan(1991)認為成功的寫作者不只與讀者產生文意的交流, 本身亦是最佳的讀者( 引自 McCutchen, 1996) 。顯見,構建數學證明與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