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郭浩瑜老师)4.训诂的体式.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诂,老师,体式训诂,老师,体式训诂,老师,体式

训诂学(四)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郭浩瑜 参考文献 王宁: 《训诂学》; 古代注释训诂材料的体式 1.传注类: 《说文解字·人部》:“传,遽也。”“传” 本来是指古代驿站传递公文的交通工具,引申为 由达彼之义,因而递达古今语言也称作“传”。 《春秋》经有三传, 《左传》《公羊传》 《谷梁传》。 《左传》重在引史实,弥补 《春秋》 经文字的简古含蓄; 《公羊传》《谷梁传》则重 在阐发微言大义。这些传一般不注重对具体字词 含义的解释。 春秋公羊传 (经一·三)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传)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 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 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 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 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 虽在外亦不地也。 春秋谷梁传 (经一·三)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传)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 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 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 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 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 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 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从先秦到汉代,去古渐远,语言的变化 带来了理解、交流的障碍,传的内容也发 生了变化。比如毛亨的 《毛诗诂训传》。 《毛传》重视通过文字训诂疏通经义,以 字词为训释的基本格式。 上面的图里除了“传”,还有“笺”。 《说 文·竹部》:“笺,表识书也。”徐锴 《说文系传》 解释说:“于书中有所表记之也。”即在原有的注 释旁附记自己的意见。 《郑笺》在 《毛传》的基础 上有所阐明、补充,或有所订正。 传注类训诂的另一种重要体式是 “注”。《说文·言部》:“注,灌也。” 注书一义由灌注之义引申而来。 《仪 礼·士冠礼》贾公彦疏:“注者,注义于 经下,若水之注物。”孔颖达 《春秋左 传正义》:“毛君、孔安国、马融、王 肃之徒,其所注书皆称为传,郑玄则谓 之注。”郑玄之后,“注”几乎取代了 “传”这一名称而成为经籍训释的统称。 2.章句类: 章句是离章辨句的意思。这种体式以句子为基 本训释单位,通常把字词的注释融嵌进句子的直译 之中;在注释词句的基础上,往往还要对章旨进行 归纳,相当于现代讲段落大意。 如东汉赵岐的 《孟子章句》。好处是对文献的 注释更富于整体性,有利于对全篇主题的开掘,但 一般不似传注那么简明。 小墨妙亭覆宋本 章句在汉代很发达,但多流于支离繁琐,曾被 斥为“章句小儒”,一般人羞为章句,故汉以后日 渐消亡。比较好的作品是: 东汉赵岐的 《孟子章句》; 东汉王逸的 《楚辞章句》; 宋朱熹的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3.义疏类: 疏, 《说文》释为“通也”,义疏就是疏通其 义的意思。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新的训诂体 式。义疏又称疏、注疏、正义等。由于语言的发展, 这时的人不仅先秦的典籍难以理解,对汉人的传注 也有了语言隔阂。于是,既注释典籍原文,又解释 这些典籍中前人传注的义疏便应运而生了。 《隋书·经籍志》中所载六朝义疏很多,流传至 今的仅有皇侃的 《论语义疏》。 南北朝以后,这类的注疏有: 唐贾公彦的 《周礼注疏》《仪礼注疏》; 宋邢昺bǐng的 《论语注疏》《尔雅注疏》; 唐孔颖达 《五经正义》; 清郝懿行的 《尔雅义疏》等。 义疏因为兼释正文和前人的注释,所以被称为“二度 注释”。此外,义疏一般只对前人注文进行阐发和补正, 一般不违背原注的基本意思,此所谓“疏不破注”。 4.集解类: 集解 (或称集注、集释)类注释也产生于南北 朝时期。这种注释由注释者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 解释,权衡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