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三: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学案(含答案).docVIP

2016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三: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学案(含答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三: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学案(含答案)

学案5 专题学习总结 一、美苏“冷战”的形成及演变 1.美苏“冷战”的形成 (1)缘起:二战后期,美苏根据自身战略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建立起雅尔塔体制,奠定了冷战的基础。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为冷战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2)形成:①冷战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②政治上对抗: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③经济上对抗: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④军事上对峙: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北约);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约)——标志着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2.“冷战”的发展:美苏争霸中三个阶段的较量 (1)第一阶段的较量 ①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②重大事件:a.“和解”——1959年的赫氏访美与戴维营会谈;美国艾森豪威尔的两手政策。b.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最具代表性的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2)第二阶段的较量 ①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尼克松主义的外交方针和勃列日涅夫的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70年代外交政策的首位),也有对抗。苏联力争军事优势的积极进攻战略。②重大事件:a.“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苏(缓和的高潮)和1975年欧安会的召开;b.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苏联霸权政策的顶峰;美国提出武力遏苏的“卡特主义”和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关系紧张。 (3)第三阶段的较量 ①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②重大事件:a.“缓和”: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收缩力量,不干涉东欧和与西方缓和);b.1987年与里根签署《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双方进入“第二次缓和”期。 3.冷战的结束:1991年12月21日,苏联完全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 二、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1)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世界各阶层人民采取各种形式反对战争,争取和平。他们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举行反战运动,推动人类的和平进程。 (3)热爱和平的科学家也积极致力于人类和平事业。1955年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表达了科学家反对核战争、呼吁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4)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也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1.重要历史概念 (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的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其实质是美苏划分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表明美苏两国占据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丧失了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为战后世界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打下了基础。 (2)冷战:1947~1991年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除直接交战外,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对抗状态。 (3)柏林墙:原名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4)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二战后,冷战兴起,威胁人民的和平生活。一些国际组织和著名人士发起召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反对侵略和战争政策,要求无条件禁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一次大会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进行。大会通过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告世界人民书》等多项文件,极大地推动了和平运动的发展。 2.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反映了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心声。②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③其宗旨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④都曾为大国所控制或操纵。 (2)不同点:①国联强调大会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因而前者在运行机制上有很大弊端,后者更具有现实合理性与权威性。②国联把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排除在外,而美国也未参加;联合国则是美苏两个大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后者更具有普遍性和强制力。③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实则是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外衣”;而《联合国宪章》主张尊重各国人民的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④在作用方面,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作用有限,并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联合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⑤国联由于未能制止侵略而威望急剧下降,终因毫无作为而消亡;联合国由于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作用重大,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例题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