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ppt

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1、中成药的概念 2、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及组成 3、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4、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5、中成药的使用注意 6、基药中中成药的情况 7、合理使用中成药 8、中药、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9、防止中药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方法 10、中药注射剂; 一、 中成药的概念;二、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及组成;2.1中成药的命名 中成药品种繁多,掌握其命名规律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中成药。通过药物名称可了解该药的处方来源、主要药物、主要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方法等某一方面的特点,方便文献查询及临床用药。中成药的命名规律介绍如下。;;;;2.2.1按剂型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经营保管。如蜜丸、水丸、糊丸、散剂、膏滋、膏药、药酒、片剂。 2.2.2按笔画、拼音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查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2.2.3按管理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加强临床医师用药的规范性。如处方药、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3.佐药 有三种含意。(1)佐助药,即协助主、辅药,以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主、辅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在病重邪甚,产生拒药时,配用与主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到相成作用的从治药物。 4.使药 有两种含意。(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三、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的剂型日益丰富,其剂型选用常遵循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五方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的原则,目前主要常用剂型如下。;3.1丸剂 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因赋形剂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不同种类。 1.蜜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 以下的称小蜜丸,如河车大造丸、柏子养心丸、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丸等。 ;2.水蜜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按适当比??混匀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因制成后经过干燥,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如补中益气丸。 3.水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黄酒、醋、药汁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一般较蜜丸崩解快,便于吸收。如逍遥丸、牛黄上清丸、防风通圣丸等。;;;;;;;;;;;;;;3.涂膜剂 系指药材经适宜溶剂和方法提取或溶解,与成膜材料制成的供外用涂抹,能形成薄膜的液体制剂。其优点是作用时间长,且可以在创口形成一层保护膜,对创口具有保护作用。可经口腔、眼结膜、阴道、皮肤等途径局部给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眼科疾病、鼻腔疾病、妇科疾病、 烧烫伤、皮肤炎症等。如痤疮涂膜剂、疏痛安涂膜剂等。;;;四、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常见使用方法;; 就服药时间来说,一般内服的中成药,宜空腹服用,但特殊疾病应特殊对待,需根据病情而定。如补养类中成药宜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为宜;驱虫药最好清晨空腹服;安神药睡前服效果佳;呕吐者应少量多次服用;调经药宜在临近经期前数日服用;对于急性病,须遵医嘱,视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用法。 ;; 利用辅料作用来加强药物的疗效;锡类散、冰硼散、红棉散等五官科散剂类药物采用吹入的治疗方法;眼、耳、鼻科外用药则多用点入法;膏药或中成药膜剂,直接贴敷患处,可使药物在局部或全身发挥治疗作用,如狗皮膏、养阴生肌散膜等。 此外,洗擦剂煎汤薰洗患处,如骨伤科洗药;栓剂、坐药将药物置于肛门或阴道中,如苦参栓、野菊花栓等。 ;;; 虽然中成药大多数由原生药材中饮片制成,毒性低,安全系数大,但临床报道由于医生用量过大,或长期连续用药而引起中成药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因此,临床医师必须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确定最佳用量,防止用量过小,药力不足或用量过大,克伐正气的现象;尤其对含有砷、汞、铅及斑蝥、蟾酥、马钱子、乌头、巴豆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更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引起过量或蓄积中毒事故的发生;对于作用猛烈,易伤正气的品种,也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如破血消癥的鳖甲煎丸,破气导滞的开胸顺气丸,峻下逐水的舟车丸、十枣散等。此外,小儿用药剂量要适当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