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三书对於洛阳政权的立场.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北魏三书对於洛阳政权的立场

第四章 北魏三書對於洛陽政權的立場 1 王國維《殷周制度論》:「都邑者,政治與文化之標徵也。」都城是古代王 朝政治權力機關的所在地,也是各項行政制度運作的中心,更是王權正統性與威 2 權性的象徵。 北魏孝文帝毅然將國都從平城南遷到古都洛陽,澈底改變了北方 漢人對鮮卑政權的觀感,使之不得不正視鮮卑民族漢化的誠意和努力,並對新時 3 代的來臨充滿期待。 然而好景不長,洛陽政權在孝文帝英年早逝又後繼無人的 窘境下,不過短短四十年的時間即告終遷鄴,但是洛城榮美的歷史記憶仍是北朝 政 治 大 臣民最大的文化資產,並且如同鬼魅一般召喚著文化心靈。 立 4 學 歷史時空情境的變遷,個人理念與當下意識的作用, 北朝人士面對這座崔 國 1 引自氏著:《觀堂集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11 月),頁 231 。 2 ‧ 參見李久昌:《國家、空間與社會——古代洛陽都城空間演變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 N 年 11 月),頁4-5 。「從符號學來看,任何建築或都市對象,在指意(denotation )的層次,都被 y a 化為其自身功能(function )的符旨(signified )。然而在概念化了的功能用途之外,對象同時還 t t i i 具備另一種功能,就是象徵。」參見葛迪勒、亞歷山卓‧拉哥波羅斯(M. Gottdiener and Alexandros ) s o r n e 著;吳瓊芬、陳章瑞、王獅、張景森譯:〈城市與符號(導言)〉(The City and the Sign ),收錄於 a v l i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1999 年 3 月),頁 C n h U en hi 516 。另外,從意識型態的層次觀之,一個「城市」不只是能夠控制其本身範圍的功能整體。它 gc 也是一個「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