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资料推荐.docVIP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资料推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资料推荐

第二讲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解析】 从题目可知这首诗作于诗人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在这里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伤感。 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所谓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的”传神”,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态,表现出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甘草子 (宋)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简要赏析一下”乱洒衰荷”句中”乱”字的妙处。 【解析】 要赏析”乱”的妙处,势必要从写景的角度和抒情的角度两个方面去分析。于景而言,”乱洒”是诉诸人的视觉,”真珠雨”是诉诸人的听觉,李商隐有”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真珠雨”也容易让人联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句。而第二层意思可能被忽略。于情而言,乱的形、乱的声正是主人公乱的心绪的外在体现。 【参考答案】 ”乱”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凌乱惊心的声响,又描绘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心绪之乱。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千里”“十里”都有道理,所以关键在于分析,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 (1)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一是心理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理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十万八千里。 (2)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解析】 寒山是唐朝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中描写寒岩附近高山深壑的景色,通篇浸透了寒意,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后两句才直接表现诗人情怀,让人联想起”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意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参考答案】 ”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百嘉村见梅花 (明)龚鼎孳注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龚鼎孳(1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