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所谓健康,是指个体的生理、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健全状态。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人的心理健康该如何判定,心理异常有哪些表现,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心理健康?这些问题无疑是心理咨询要面对的首要而基本的问题。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判定
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又以什么作为标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不像躯体的生理活动如体温、脉搏、血压、肝功能等那样明显,通过各种检查,把结果综合一下就可以知道。要看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正常还是异常,却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并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
从实际情况看,人们在判定心理健康时可能采用了以下三种标准。由于标准的不同,对同一心理特征或现象的健康判定可能得出不同甚至是矛盾的结论。
(一)常态分配的标准
人的各种心理特征或现象基本上都是服从常态分配(即居中的总是大多数,而特别突出或特别滞后的总是少数的“两头小、中间大”式的分布)的规律的。照此标准,如果某种心理特征或现象与大多数人一致,即被认为是健康的,反之则被视为不健康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此标准,也有一定道理,但此标准较为消极。
(二)社会规范的标准
照此标准,如果特定个体的某种心理特征及其行为表现是符合其社会角色的社会规范的,即被认为是健康的,反之则被视为不健康的。传统上,这种标准在我国被广泛地使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由于这种标准对个性的忽视,以及对心理健康可能起到的扭曲作用,现在已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三)心理适应的标准
判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以其是否有良好的生活适应为标准。这种标准也十分重视个人的心理感受。可以说,这种标准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它不仅为众多的专家学者所倡导,也越来越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二、心理健康的特质
关于心理健康者的特点,已有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作了的探讨,提出了各种观点(专栏1-1)。这些说法虽说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总起来看,心理健康应有下列四项基本特质。
(一)积极的自我观念
能悦纳自已,也能为他人所悦纳;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能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虽然有时也可能会觉得不顺意,也并非总为他人所喜爱。但是,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观念总是占优势的。
(二)恰当地认同他人
能认可别人和存在和存在和重要性,既能认同别人而又不依赖或强求别人,能体验自己在许多方面与大家是相同的、相通的;而且能和别人分享爱与恨、乐与忧,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并且不会因此而失去自我。
(三)面对和接受现实
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既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并能多方寻求信息,倾听不同的意见,把握事实真相,相信自己的力量,随时接受挑战。
(四)实践经验丰富
能对自己、周围和事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惑和徬徨。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里,储存着各种可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并能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增进自己行为的效率。第二节 心理异常的表现
心理异常或障碍类型多样,表现复杂。临床上的分类也很复杂。这里,仅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可大致分为三大类。更详尽的介绍,有《变态心理学》这门课程。
一、行为与人格问题
这一类别包括的心理异常的问题较多,其中有行为偏离、人格病态、性行为变态、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行为。这类行为异常问题有的可以是固定的、持续的,有的则是一时性的,其中有不少案例牵涉到社会治安或司法问题。由于他们虽然有心理、行为障碍问题,但并不是精神病,因为他们一般来说智力是正常的,意识是清醒的,而且一般也没有精神失常症状;故此,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能力,如果触犯刑律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不过,对于这类人,仅用强制性的惩罚手段或简单的劳教措施,通常难以使他们的障碍到纠正,而必须采用心理与行为矫治才能取得效果。
(一)行为偏离问题
这类问题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是指在没有智力迟滞和精神失常症状的情况下而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地异于常态,且妨碍青少年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这里包括某些怪癖行为、酗酒行为、吸毒行为、施虐行为、盗窃行为等。
(二)人格障碍
也称病态人格。这种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障碍一般始于童年或青少年,而持续到成年或终生。一般认为它是在不良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受到环境、特别是心理社会环境的有害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常见的人格障碍有以下一些:(1)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