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突围与生活重构——从王艮的生命历程看儒学的平民化 宣朝庆.docVIP

制度突围与生活重构——从王艮的生命历程看儒学的平民化 宣朝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度突围与生活重构——从王艮的生命历程看儒学的平民化 宣朝庆.doc

制度突围与生活重构——从王艮的生命历程看儒学的平民化 2011年第5期 总第224期 齐鲁学刊 QILUJOURNAL No.5 GeneralNo.224 制度突围与生活重构 —— 从王艮的生命历程看儒学的平民化 宣朝庆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天津300071) 摘要:泰州学派的平民性特点与其创始人王艮的生命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明代中晚期的制度变迁中, 王艮以经商突破赋税货币化,以儒学改造生活世界,均是社会下层民众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变动的重要表现.泰州 学派是王艮以平民社会为思考基点,在学习儒学,应用儒学的过程中逐步创立的.在其思想发展的过程中,王艮受 到心学群体的重要影响,但是起关键作用的则是在其家乡参加讲会的平民大众,王艮在与他们讨论各种与生活密 切相关的问题中发展出泰州学派的乡村建设品格. 关键词:制度变迁;生活重构i王良;泰州学派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2X(2011)05—0O9—06 关于泰州学派的性质问题,既是一个老问题,也 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无 法做出明确的判断,给泰州学派思想以清晰的定位, 那么在泰州学派与王门其他派别的关系,泰州学派 与民间宗教的关系等研究中,可能会迷失了方向. 近年来,笔者分别以《平民儒学与乡村建设——以明 代泰州学派为中心的分析》和《社会何以可能:l6世 纪泰州学派的探索》为题,:试图从泰州学派的思想创 新,社会实践及历史影响的纵深视野,从泰州学派所 代表的集体意识与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之间的具体 关系,对泰州学派的平民儒学思想特征进行深入探 讨.这些研究涉及到思想研究的两个重要层面, 即思想的渊源和历史背景.为了进一步确证泰州学 派思想的平民性,本文拟从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 的生命历程出发,微观分析明代中后期儒学的平民 化过程,由此构成一个由纵深视野,横断剖析,微观 透视相结合的论证体系.本文的核心观点是,能动 的行为主体不只是结构的承载者,也是结构的创造 者与意义的诠释者,王艮在挑战社会制度压力的同 时,选择以儒学来重构生活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曾 以儒家经典,阳明心学作为行动意义的诠释工具,又 在实际的生活中进行了符合平民集体意识的修正, 从而创立了富有平民思想特点的泰州学派. 一 ,制度压力下的突围 一 个学派的思想特质与它的创始人有着莫大的 关系,泰州学派思想的平民性首先是由创始人王艮 的平民性所决定的.王艮出身灶户,籍属泰州安丰 场,在身份上属于官营盐业工人.明代灶户的身份 地位很低,按照制度规定,他们世代为灶,原则上不 允许改变职业和籍贯[1].灶户派出一名身强力壮 的男子作煮盐工(时称灶丁或盐丁),服役时间从15 岁开始至60岁止,每年向国家提供定量的食盐(称 正盐),换取工本钞以维持生计.政府在管理上 则实行聚团公煎法,即一个盐场中划分若干团场,团 内盘舍由政府出钱建造,如有在团外另置盘舍者,不 论出卖与否,以私盐治罪.如果有夹带余盐出场者, 收稿日期:2010—11—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思想研究(08BSH004) 作者简介:宣朝庆(197l一),男,山东海阳人,法学博士,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①参见宣朝庆:《平民儒学与乡村建设——以明代泰州学派为中心的分析》,《孔子研究)2oo7年第3期;《社会何 以可能:16世纪泰州学派的探索》,《人文杂志}2011年第3期. 9 及私煎出售者,处以绞刑.若有灶丁私逃豪民之家 三个月不归者,豪民发充灶丁,灶户问罪. 明代中期,赋税征收逐步货币化,灶户缴纳的实 物盐课随之货币化,灶户生活状况逐步恶化.表面 看来,盐课折纳货币之后,灶户只要向政府缴纳规定 的货币,就可以自由支配工作的时间与地点,政府已 不能像过去那样管制生产[2],但实际上造成了两个 相互关联的严重后果:一是货币形态的赋税迫使灶 户去寻找一种缺乏的东西——现金,结果改用现金 交税进一步打破了灶户家庭的收支平衡.灶户为了 糊口,只有加大劳动投入,在正盐之外多煎余盐出 卖,到附近乡村易换口粮.明代中期仅两淮盐场就 年产余盐三百多万引,是正盐的四倍以上.二是盐 场上贫富分化②,使富灶经营的手工工场取代聚团 公煎而成为主要生产形态[3].在这场制度变迁的 过程中,贫困的灶户显然是制度成本的承担者,他们 无力改变户籍的制约,却要面对现金赋税需要所造 成的危机,为此他们做出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一部 分人潜逃到邻场的富灶打工,或逃往邻近州县大户 人家做佣工.这种逃籍现象在泰州,高邮,兴华,如 皋,海门,盐城等地很是普遍,王艮的家乡是逃灶最 严重的地区之一.还有一部分人则走上贩卖私盐的 违法道路,发展出走私形式的市场经济.他们为 了对抗官兵稽查,往往结成私盐团伙,东起上海,南 至太仓,中通震

文档评论(0)

changjiali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