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贵州历史与文化作业.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学]贵州历史与文化作业

《贵州历史文化专题》 作业 姓名:罗 国 坤 学号:200906074044 班级:09级思想政治教育 侗族萨玛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萨玛节 “萨玛节”是南部侗族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母系氐族社会。萨玛系侗语,“萨”即祖母,“玛”即大,萨玛汉译过来就是大祖母的意思。萨玛是侗族人民信奉、崇拜的至高无上的女神,她代表了整个侗族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是侗族唯一共同祭祀的、本民族自己的神。同时萨玛又是古代侗族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侗家人认为萨玛能赋予他们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灾难,赢得村寨安乐、人畜兴旺。一般是农历十月、二月,但有时也根据生产、生活或其他重大活动情况改为其它月份举行。平时每月初一、十五由管理萨堂的人打扫萨堂,敬供香茶。而一年一度的重大萨玛节祭萨活动,各村都请专门的祭师来主持祭祀仪式。 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由贵州省榕江县申报的“萨玛节”名列其中。 侗族萨玛节活动,分布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以及湖南省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及周边的南部侗族地区,主要以榕江侗族萨玛节为代表。 萨玛是侗语译音,“萨”即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又称萨岁),她是整个侗族(特别是南部方言地区)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侗族人认为祖先神威巨大,至高无上,能赋予人们力量去战胜敌人、大自然和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而对之虔诚崇拜,奉为侗族的社稷神。同时,萨玛又是传说中的古代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祭祀萨玛的时间一般在春耕之前(农历正月或二月)或秋收之后(农历九月或十月)的农闲时的吉日,但有时也根据生产、生活或其他重大活动情况改为其他月份举行。萨玛节保留着很浓郁的母系氏族社会遗风。祭坛一般由村里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妇管理,而祭萨仪式,通常只有中老年妇女和年长的男性可以参加。节日期间,所有侗族女性都放假,参加祭祀和游乐活动,所有的家务活都要由男人去完成。   祭萨玛的规模十分庞大,女性届时身着盛装。祭萨玛时,先由管萨老妇人烧好茶水,给萨玛敬香献茶,然后身着盛装的女人排着队祭祀。她们每人喝上一口祖母茶,摘一根常青树树枝插于发髻上,然后以村寨为单位跟随手持半开雨伞的老妇人踩路(相当于化装游行)。游行队伍沿着田间,绕寨一周从江边的古道走向鼓楼广场。随队相伴的还有侗族芦笙芒筒队,吹奏的古曲响彻山谷。三宝主寨在寨口路边摆有拉路酒,而客寨的萨玛队有的又装成古时无衣无裤、身披稻草衣的“乞人”。到了寨口,乞人讨酒,主人敬酒,双方对歌。  几十路客寨的萨玛队会到固定的耶坪(广场)上集合。耶坪上全部由妇女组成的各寨萨玛队等主寨队一到,便手拉手围成圆圈跳起舞来,齐声高唱赞颂萨玛的“耶歌”,其意为与萨同乐。这种边唱边舞的形式,称为“多耶”。 历史上侗族人每遇出征、狩猎、开山、修路、建屋、生育、外出求财等重大事件,都要到萨玛祠祭萨,请求萨玛保佑。凡家庭不和、邻里纠纷、违反村规民约等,也要到萨玛祠起誓,请萨玛圣裁。小孩生病,或遇到不测、村寨里发生火灾以及人力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时,都要到萨玛祠求助,以保平安无事。一些祭祀习俗流传至今。 起源 萨玛节(祭萨)是南部侗族现存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    萨玛是侗语译音,萨即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又称萨岁),她是整个侗族(特别是南部方言地区)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侗族认为祖先神威巨大,至高无上,能赋予人们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而对之虔诚崇拜,奉为侗族的社稷神。  同时,萨玛又是传说中的古代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相传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侗族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女首领,在抗敌入侵的战斗中百战百胜屡建奇功,不幸在一次战斗中与数十倍于已的敌兵包围,最后壮烈牺牲。人们对她无比崇敬,将她视为能带来平安吉祥的神灵,尊称她为萨玛。侗乡有句俗话:侗家萨大,客家(汉族)庙大。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萨玛是他们最大的神。 为了祭祀萨玛,人们在寨子中间的土坪上垒起土堆,作为祭坛和供奉祭祀萨的场所--“然萨”(侗语,“然”是房屋,汉译为“祖母的房屋”,也称萨玛祠、圣母祠)。有的侗寨还建有萨玛祠。清代光绪年间,三宝各村的露天祭坛先后建为“然萨玛”即萨玛屋,颇具意味的是,屋内没有神像,只有神位,神位上树着一把半张开的大黑伞,伞下垒有一堆石头,那即是萨的象征,象征着侗家人在萨玛英灵的保佑下幸福安康,团结坚强。    年年农历正月、二月都要在然萨举行盛大的祭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