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一:如何写好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pptVIP

讲座-一:如何写好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写好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黄清贵 主要内容 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如何准备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写论文没有意义? 论文随便应付,都会过! 天下论文一般抄? 四年语言功底的总测试、总检阅 提高思辨能力 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 论文写作要培养学生什么品质? 什么是抄袭(剽窃)? 将他人成果翻译过来算不算抄袭? 同一段落大量引用或整篇文章高密集度引用算不算抄袭? 以下这篇文章中的这个段落算不算抄袭? 前言 Back-channel一词首见于维克托?英格维(Victor Yngve)所著“On Getting a Word in Edgewise”一文(1970: 567-577)。他在分析研究英语会话的基础上发现会话中存在“反馈信号”现象并提出“反馈交际”(back-channel communication)这一概念。邓肯(1974: 161-180)及其同事(1977: 201-202)正式采用back-channel这个词,认为交际中的“反馈信号”不仅包括“uh huh”、“yeah”等,还有诸如“句子结束信号”(sentence completions)“要求澄清信号”(requests for clarification)“简短陈述信号”(brief statements)及“点头”、“摇头”等“非语言反应信号”(non-verbal responses)。奥里斯特罗姆(Orestr?m)(1983:23)受英格维启发,把“话语”(utterances)分为“话轮语”(speaking turns)和“反馈信号语”(back-channel items) ,认为后者主要包括具有词汇意义(lexical)和不具有词汇意义(non-lexical)的“听者反应信号”(listener responses),其功能是“听话者提示说话者,他/她所发出的信息已被接收或理解,或者,听话者同意说话者的意见,以及/或者承认说话者所说的话具有某种效用”。此后,国外不少语言学者开始关注交际中的back-channel现象,并从各自角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谢格罗夫(Schegloff, 1981: 71-93)在把会话(conversation)定义为一种“互动成就”(interactional achievements)时,把“uh huh”等反馈信号视为一种“话语继续信号”(continuers),提醒讲话者继续讲话。陶红印(Hongyin Tao)和汤普逊(Thompson)把back-channel定义为“会话中一方在行使话语权时 (speakership),另一方基本上把自己视为听话者所发出的简短的、不具词汇意义(non-lexical)的声音”(1991:210),即讲话者如果还在继续讲话期间,听话者不想接过话轮而发出的一些提示信号。 实际上,语言学者们在对会话交际中所存在的这一现象进行描述时,常常各自使用不同的术语,名称很繁杂。目前为止,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说法外,在各种刊物上常见到的术语还有:“(听话者表明自己在注意倾听的)会话信号”(conversational signals of attention)(Fries,1952: 49)、“伴随信号”(accompaniment signals)(Kendon,1967:22-63)、“听者反应信号”(listener responses)(Dittman,1968: 79-84)、“调控语”(regulators)(Erkman,1969: 49-98)、“增援语”(reinforcers)(Wiemann et al, 1975:75-92)、“认可信号”(acknowledgement tokens)(Jefferson,1983: 1-18)、“非主要话轮语”(non-primary turns)(Schegloff, 1981: 71-93)、“接收信号”(receipt objects)(Heritage,1984: 299-345)以及“反应信号”(reactive tokens)(Clancy et al, 1969: 355-387)等。 通过以上的简单回顾,我们不难发现,繁杂的名称主要源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及因此而带来的定义上的不统一。为方便该课题研究需要,我们在此前一篇文章中通过疏理归纳,对这种交际现象进行了重新定义。本文我们决定仍然采用这一定义:“当会话中的一方(A)进入自己的‘话轮’(turn)时,另一方(B)在承认A此时拥有“主要发话权”的基础上所发出的一些附和性的‘言语反馈信号’或‘非言语反馈信号’”。也就是说,此时B虽然也插入了一些简短的话语并可能伴随一些“体态语”,但这些简短的话语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