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
1、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于地表人类活动或与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和变化。
2、人文地理的学科特性:(P4-P6)
社会性
区域性
综合性
3、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P6-P10)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名词
近代人文地理学发展
德国:
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杜能:农业区位论
区位理论学派 克里泰勒斯:城市区位论——中心地学说
缪什:市场区位理论
法国:
维达尔●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环境决定论
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
麦金德:“大陆腹地说”,“世界岛”——亚欧大陆和非洲
罗士培:主张适应论
美国:
森普尔、亨廷顿、巴罗斯(人类生态学)
索尔:文化景观学派
哈特向:区域学派
俄国:
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内部分为:地理学派,经济学派
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P14)
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公元前500年
近代中古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P15)
近代地理学前驱:张相文、竺可桢
胡焕庸:瑷珲(黑河)——滕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
李旭旦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P15-P18)
1980以后人文地理学才得以恢复,得到长足的发展
7、文化区:(P24)某种文化持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串间分布上具有集巾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通过政治、社会、经济、宗教功能作用而组织起来的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策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8、文化扩散:(P26-P28)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由于扩展扩散的传播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以种类型:接触扩散(亦可称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移动扩散
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9、文化生态(P29—32)
10、文化整合(理解)(P32-P33)
11、文化景观(理解)(P33-P35)
12、人地关系论:(P36-41)
环境决定论:拉采尔(德国)、森普尔(美国)
可能论(或然论):白兰士(法国)、白吕纳(法国)
适应论:罗克斯比(英国)
生态论:巴罗斯(美国)
环境感知论:
文化决定论:
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P41-P42)
原则:“挑战与应战”,“逆境美德”和“中庙之道”
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42-P3)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理解)(P50-54)
经验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人本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了解)(P73-74)
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程,总的趋势是不断增长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P79-82)
人口转变理论:
1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人口革命》第一次提出人口再生产类型随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
“三个序列”,即人口过程的三个阶段。并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人口增长要素来描述。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特征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两者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自然增长率;第三序列即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却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也升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入低。兰迫的“三个序列”理论奠定了人口转变根式研究的基础。
1944年,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发展了兰迪理论,第一次提出“人口转变”概念,他将第三序列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高低高”过渡阶段和“低低低”阶段。
英国学者布莱克(c.P.B1acLer)提出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最具有代表性
布莱克将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①高位静止阶段,即HS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
②早期扩张阶段,即EE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远渐加速i
③后期扩张阶段,即LE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至员快尔后减速;
④低位静止阶段,即LS阶段,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降至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均衡,人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101B蒸汽再沸器设计.doc
- td-scdma掉话分析案例-31.ppt
- td-scdma信令流程(图文说明).ppt
-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lm industry.doc
- The influenc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on minor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doc
- The status of Desertification in Guizhou Qiannan mountain Analysis and Prevention—--The example of Dushan County.doc
- TPP and Its Impact on China’s External Trade and Countermeasure.docx
- td-scdma覆盖专题优化指导书(v1.0).doc
- TiC0.6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ocx
- uml建模案例之图书管理系统17437.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