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PPT
各 论;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第二节 鲤鱼痘疮病 第三节 鲤鱼鳔炎 第四节 鲤春病毒病 第五节 鳜爆发性传染病 第六节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第七节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第八节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第九节 斑点叉尾鮰 病毒病;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当年草鱼鱼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1. 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的草鱼出血病病毒 2. 流行情况 (1)危害对象 草鱼,体长2.5~15cm的鱼种 (2)流行季节 6~9月 (3)环境条件 20~33℃时发生 (4)流行地区广 全国各地都有该病的流行。;3. 症状及病理变化 (图1、2、3、4、5、6) (1)红肌肉型:以体长7-10cm的草鱼多见 (2)红鳍红鳃盖型:以13cm以上的草鱼多见 (3)肠炎型 4. 诊断 5.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实施健康养殖 (2)人工免疫预防 (3)药物防治 ;病毒的特性;(一)、病原体;(二)、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诸省市,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甚,近年来在华北地区也有发生。 流行严重时,发病率达30%-40%,死亡率可达50%左右,严重影响草鱼养殖。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以及麦穗鱼等。 人工感染健康草鱼鱼种,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天,一般是7-10天。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充分发展期三个阶段。 1、潜伏期 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间叫潜伏期。草鱼出血病的潜伏期约3-10天。 2、前趋期 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病鱼已开始出现症状,但不够明显,出现的症状也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草鱼出血病的前趋期,一般为1-2天,此时病鱼的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摄食减少或停止。 3、充分发展期 出现这种病的典型症状。草鱼出血病的充分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此期病鱼表现充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而死。 ;(三)、症状;草鱼出血病—全身出血、眼球突出;?;?;?;?;?;四、诊断;?;?;(四)、诊断;(五)、预防措施;6、人工免疫预防 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效果好,实验室),免疫力产生的时间随水温的升高而缩短,水温10℃时需30天,15℃时20天,当水温20℃以上时只需4天;免疫期可保持14个月。 (1)灭活疫苗制备 取患典型出血病的濒死草鱼的肾、脾、肝和肌肉组织 称重、剪碎,加9倍量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匀浆 3 000-3 500转/分低温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 在每毫升上清液中加青霉素1 000单位和链霉素1 000微克,摇匀后,放在4 ℃以下处过夜除菌,即为组织浆病毒悬液。 然后再加福尔马林至最终浓度为0.1%,摇匀后,放人32℃恒温水浴锅中灭活72小时。取样作安全和效力试验, 其余的都分装、封口,贴上标签置4℃冰箱保存。 取样——称重——匀浆——离心——取上清液——除菌——灭活——储备 ;(2)免疫途径 (1)注射法 8厘米以上草鱼鱼种,采用连续注射器进行腹腔或背鳍基部肌肉注射,每尾注射组织浆灭活疫苗0.3-0.5毫升。 (2)浸浴法 (3)口服法,特异化的饲料效果优于浸浴法。 7、药物预防 据报道,在草鱼出血病流行季节,每月外泼消毒药1-2次,内服药饲1-2个疗程,有预防效果。 (1)外泼消毒药 二氧化氯、伏碘、双链季铵盐络合碘。 (2)内服药饲 ①每千克饲料中加170g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均可),再加170g食盐,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天。 ②每千克饲料中加170g刺槐子、170g苍生2号、170g盐,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天。 ③每千克饲料中加鱼复药2号2.5g,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天。;(六)、治疗方法;二、鲤痘疮病;【流行情况】 该病早在1563年就有记载,流行于欧洲,现在朝鲜、日本及我国的湖北、江苏、云南、四川、河北、东北和上海等地均有发生,大多呈局部散在性流行,大批死亡现象较少见。主要发生在一足龄以上鲤鱼,鲫鱼可偶尔发生,同池混养的其他鱼则不感染。该病流行于秋末至春初的低温季节及密养池。水温在10~15℃时,水质肥沃的池塘和水库网箱养鲤中易发生。当水温升高或水质改善后,痘疮会自行脱落,条件恶化后又可复发。本病通过接触传播,也有人提出单殖吸虫、蛭、鲺等可能是传播媒介。 ;【防治】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患有痘疮病渔场进鱼种,不用患过病的亲鲤繁殖。 (2)流行地区应改养对本病不敏感的鱼类。 (3)做好越冬池和越冬鲤鱼的消毒工作,调节池水PH,使之保持在8左右。 (4)秋末或初春时期,应注重改善水质或减少养殖密度。 (5)发病池塘应及时灌注新水或转池饲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