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之旅-中国第一次近现代方式大考察.docVIP

古建之旅-中国第一次近现代方式大考察.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建之旅-中国第一次近现代方式大考察

古建之旅:中国第一次近现代方式大考察   中国第一次近现代方式古建大考察,即采用近现代的科学考察方法,对中国大多数木构古建进行的考察。在各国都有自己的建筑史的情况下,梁思成夫妇决定穷自己之力编出中国自己的建筑史。于是,中国当时惟一的古建筑研究团体――中国营建学社担当起了这项重要任务,以梁思成为代表的营造学社开始了在中国大范围内的古建大考察。   1931年――1945年,这是一个西方文化逐渐渗透的年代,也是一个战事频繁的年代。学成归国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采用了近现代的科学测量、拍摄、计算方法开始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虽然有过断断续续的停顿,但他们始终不改其志,最终完成了中国第一次以近现代方式对木构古建的大考察。现存古建大都见证过他们的坚韧与顽强,都目睹过他们的苦难与坚持。从古建开始的旅行,是我们纪念这次古建大考察的最好方式。顺着他们考察的足迹,我们就可以体验到别具一格的古建之旅。      【场景1】   1937年6月的一天,日军正在卢沟桥进行实弹军事演习,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卢沟桥一带制造了多起事端,都因为中国军队保持克制而没有扩大事态,可是日军嚣张的气焰已经表明,战争已经临近。而此时居住在北京总布胡同3号的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对紧张的时事并没有太多关注,他们整装待发,正准备出发去山西五台山。在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佛光寺的记载后,他们决心去实地搜寻这座可能兴建于唐代的寺庙。带着发现木构古建筑的希望,他们踏上了寻找唐代古建之路。      【场景2】   1937年7月,北平失陷,而此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正变换着驴车、三轮等交通工具,甚至徒步,艰辛的行进在山西野外,大批的古建正深深的吸引着这两个满怀理想的年轻人,他们的考古工作正在顺利而艰难的开展着。      【场景3】   卢沟桥事变后,梁、林一家南下,辗转到了大后方西南地区。在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常常要靠亲戚、友人的接济才能过日子,而这时他们仍然没有放弃考察工作。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在四川等地进行考察的五六年,他们的足迹遍及巴山蜀水。      【场景4】   20世纪50年代北京城扩建,市里开始拆城墙、拆牌楼,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梁思成不惜与老朋友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他直接找到了总理,向他描绘了夕阳西下的胜景。      【典籍1】   一个学社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加入了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构造的营造学社,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他们与学社其他成员一起编成第一本以现代科学观点、方法、语言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的读物――《清式营造则例》,破解了古代工匠们的千年密码,推进了中国古建的研究。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编辑出版的《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及1935年中国营造学社版林徽因、梁思成著《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等,是林徽因夫妇在山西进行深入考察后的代表作,其间倾注了林徽因更多的心血。      【典籍2】   一部奇书   《中国建筑史》是林徽因收集整理资料、夫妇合作完成的中国第一部自己的建筑史书。当时欧洲各国对自己国家的古建筑都已经有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大多著有建筑史。而中国当时惟一的一本建筑史却是由日本人研究写就的,封面也是日本人趾高气扬的照片。看到这些资料,夫妇俩暗暗决定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抗战时期缺医少药没吃没喝,凭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建筑学的爱,林徽因躺在病床上,研读二十四史,翻译英文资料,帮助梁思成图绘中华建筑史,草拟《中国建筑史》的一些章节,在四川李庄,《中国建筑史》开始了它的编撰历史。      【人物1】   梁思成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19岁时受妻子林徽因影响开始介入建筑专业的学习,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系学有所成后与林徽因归国,开始用现代科学方法去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中国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他们还实地考察了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的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足迹遍布华北、江浙、西南的众多省份,最突出的如蓟县的独乐寺、山西五台的佛光寺及河北赵州桥等古迹,4次到古建资源丰富的山西等地进行勘察,写下了20多篇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中国建筑史》、《清式营造则例》等著作为我们研究、保护祖先遗留的珍宝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保护中国古建不遗余力。      【人物2】   林徽因   梁思成的妻子兼事业伙伴。早在20世纪20-40年代,就已经是新月诗派的杰出人物,相比起诗才,她在建筑、美学上的成就毫不逊色,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参与新中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及对景泰蓝传统工艺的改造是她最为人所知的贡献。她与梁思成一起对我国唐、宋、明清时期的古建作了严格的统计,为我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