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昆明人 铜鼓声怖刀剑寒.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昆明人 铜鼓声怖刀剑寒

古昆明人 铜鼓声怖刀剑寒      在汉代乃至更早,中国西南出现了一个恐怖的部落,他们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战乱、暴力、血腥乃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其他民族如同躲避瘟疫一般避之唯恐不及。这个部落便是昆明人。      由于昆明人的剽悍与勇猛,历来秉笔直书的史家司马迁也未留下太多的记载,《史记》中零星的记载被后人认为仅仅是道听途说而已,但却成为我们探秘昆明人为数不多的线索。      一个伴随兵器而生的民族   在祥云到大理的高速公路上,我蓦地意识到,我已经迈入这个强悍民族的地盘。古时,盐源、祥云、楚雄、大理均是昆明人的势力范围。若时间退回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没有一个民族能轻易从这里穿行,更别说像我们这样开着越野车疾驶了。汉武帝为了开拓疆域,驱使一批批使者远赴西南,探寻通往掸国、身毒的道路,每到此处便遭到古昆明人截杀,无一幸免。   昆明人与现在的昆明并无关联,之所以闻名遐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剽悍与武力。   在大理州博物馆,剽悍的昆明人已经亡去,橱窗里的遗物却仍透着赫赫武风。一把把宝剑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剑柄是螺旋的,这样的设计显然更适用于实战;铜矛柄身笔直,顶部如柳叶一般锋利无比,刃部依旧闪烁着冷光;更有甚者,铜矛出土时竟然一束束捆绑在一起。昆明人的兵器,很少追求装饰与美观,每一件都是实用器,也许在他们看来,兵器的唯一目的在于将敌人一击致命,过多的装饰反而影响使用。   对于昆明人,司马迁写道:“皆辫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庞大的版图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战争。1974年,楚雄万家坝遗址出土了一些奇怪的军事用品,比如一副铜臂甲,可能是战场上的护腕,这在同时期的中原遗址从未出现过;铜矛上大多残留着木棒,似乎刚刚从战场退役。如果这些军事用品真的属于昆明人的话,史前那个“随畜迁徙”的昆明人很可能被低估了――这个部落拥有着惊人的战争智慧,他们在装备上动的脑筋可能正是其剽悍的原因。      这个遗址位于龙川江青龙河西岸,距离楚雄博物馆仅3.5公里,大约3000平方米的地下世界,埋藏着79座古墓,棺椁之中,矛、戈、剑、钺、斧、镞等兵器应有尽有,似乎怎么也出土不完。   公元前1世纪,罗马士兵扛着短剑、投枪和盾牌走遍了世界的许多角落,士兵身上没别的,就是保持体力的盐巴与锋利的兵器。昆明人墓葬中简单的遗物,同样令后人感受着他们强硬的性格。楚雄博物馆馆员苏晖说,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来,这个古老部落热衷的就只是制造兵器、开疆辟土,兵器与战争伴随着昆明人一生,而当他们死后,见证着血性与搏杀的兵器亦跟随着士兵一起下葬。   79座墓葬,埋藏的可能是79个勇士的亡魂,79个腥风血雨的片断。      苍山洱海造就了昆明人强悍的性格   昆明人“毋常处”,以现在的眼光看来,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不过游走的脚步却从未离开过洱海。他们以洱海为中心,不断拓殖疆土,最远达四川南部,“地方可数千里”的庞大地图带给他们难以言传的满足感。   洱海沉郁磅礴,霞光从树梢穿过,洒在起伏不定的湖面上,偶尔有几只凫鸟从水上掠过,迅速消失在晨曦之中。   当我们来到洱海边喜洲古镇沙村乡时,杨六斤和老伴刚刚打鱼归来,局促的乌篷船挤着祖孙三口,小孙子在船舱里探出脑袋,老伴则将一条条鲤鱼、鲫鱼掂了又掂,打的鱼得趁新鲜送到大理古城的饭店,能卖7元一斤。乌黑的鱼鹰精神抖擞地立在船舷上,杨六斤煞有介事地给鱼鹰排着座位,阳光从帽檐漏下来,映在他古铜色的脸上。   沙村乡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不过,像杨六斤这样用鱼鹰捕鱼的并不多,家家一两条铁皮船,横七竖八地停在洱海浅滩上,大多傍晚下网,第二天清早收网,一到黎明,波涛汹涌的洱海上就能看到一艘艘铁皮船在浪尖上摇晃。   2000多年前统治洱海的,正是昆明人。昆明人也以捕鱼、狩猎为生,沙村乡居民简单的生活很容易令人想起他们。   当然,跟古滇人一样,控制着千里地盘的昆明人也可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部落联盟,昆明人还保留着单人葬、母子葬、解肢葬、无头葬等多种葬式,由此看来,他们之中,有濮人、笮人、叟人,可能还有一支来自中亚的南斯基泰人。   历史上的云贵高原一直敞开胸怀接纳着来自各地的逃亡者,流亡令他们走到了一起,这个剽悍的部落又令更多民族成为流亡者。考古学家证实,昆明人一直致力于北迁,北上的脚步跨过金沙江,很快触及邛人地盘。历史上的邛人素以庞大的大石墓为部落标志,昆明人出现后,整齐的公共墓穴最终取代了大石墓。正如苏格兰社会学家帕特里克         最早敲响铜鼓的部落   “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唐代诗人白居易看到夷人敲击铜鼓,夷女翩翩起舞,不由击掌相庆,赋诗为乐。历史上的铜鼓价值不菲,上等铜鼓价值牛千头,纵然如此,西南民族却仍趋之若鹜。究其原因,铜鼓是部落的灵魂与根基,部落祭祀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