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件名瓷缘何被剥离出“宋汝窑”行列 三牺尊与奉华尊在不少图录中被介绍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两件北宋汝瓷名品,以往也被视为汝窑最重要的传山:藏品之一,但鲜为大陆鉴藏界所知的是,台北故宫近年已将这两件名瓷皆修正为清代产品,它们都表现出明清时期带有创新性的仿古意趣。 2006年台北故宫推出“大观――北宋汝窑特展”,展出馆藏及借展的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藏品,并出版了展览图录。据台北故宫在此次展览上介绍,该馆典藏北宋汝窑瓷21件,以往则介绍为23件,之所以短少2件,就是把该馆收藏的的三牺尊和奉华尊两件名品的年代修正为清代,定名也更改为“清仿钧窑三牺尊”和“清仿汝?i奉华尊”。台北故宫余佩瑾撰文详细介绍了修正这两件瓷器年代的原委。 清仿钧窑三牺尊 高20.6厘米,口径12.6厘米(图1-1)。侈圆口,长颈,腹塑三羊,六角形中空台座,下黏平板。颈部有弦纹两道,并以泥线堆出云纹一周。器底未施釉。露出浅黄色胎土,六角尖端出现颜色较深的垫痕。造型与传世汝瓷及目前所见宝丰清凉寺窑址出上品皆不同,釉色蓝中泛黄。鉴于此三牺尊与宋汝瓷有一定差异,除了早期出版物《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同际展览会出品图说》《故宫瓷器录》《故宫宋瓷图录》等一度视其为汝窑外,一般并不以汝窑称之。这件瓷器1935年赴伦敦展出时被视为北宋汝瓷,旧称“宋汝窑天青窑变米色三牺尊”,此次策展的英国大维德爵士在文章中认为这件瓷器的釉色与钧窑较为相似。1992午范冬青在《上海博物馆集刊?建馆40周年特辑》上发表《汝窑三牺尊析疑》一文,认为台北故宫这件三牺尊颈部?b饰的正反云纹经常出现在雍正至乾隆时期的瓷器上,另外台北故宫三牺尊的造型与北京故宫典藏的清乾隆款“和田黄玉三“羊尊”(图1―2)近似,胎釉特征也接近仿钧釉作品,认为是乾隆中晚期宜兴窑烧造的仿钧瓷。其实早在1969年,John Ayers依据Baur藏瓷编辑图录,已把一件造型相仿品定为18世纪宜兴窑产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也藏有一件造型与台北故宫藏品近似的天蓝釉三牺尊,购干1918年,也被定为清代之物。 台北故宫藏有另一件仿钧釉三牺尊(图1-3),表面施流动性较强的乳浊釉,底缘有6个长条形的支烧痕迹,与洁仿钧窑三牺尊底板无釉的垫烧方法不同,显示其可能为广东产的仿钧釉瓷器。 将台北故宫所藏三牺尊与不同质地的清代动物造型仿古与尊加以比较,分析三牺尊釉面显微图片,可以看出几种存世的瓷制三牺尊都透露出与北京故宫藏三羊尊、台北故宫藏黄玉三羊洗相似的作风,这或与18世纪清宫仿占的风尚有关。 清仿汝釉奉华尊 高16.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9.5厘米(图2-1)。足底接有矮圈足,足底无釉露胎,圈足内留有5个较大的支烧痕,中心刻“奉华”二字(图2-2)。北宋汝窑未发现这种垫烧与支钉法支烧共用的例子。另外,奉华尊支钉较大,与汝窑的芝麻钉不同。 这件奉华尊在早期图录里也被介绍为北宋汝瓷,《故宫藏瓷录》一书甚至说它堪称“故宫所藏汝器之冠”。1997年罗慧琪撰文提出奉华尊的年代或非北宋,怀疑为后仿品。在这次《大观》特展图录中认为,这件尊虽然与台北故宫藏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釉出戟尊(图2-3)造型有相似处,但两者造型比例、重心与反映的审美细节都不同。台北故宫还藏有一件清代青釉三羊尊,造型上与奉华尊近似,年代考证为18世纪或之前的产品。此尊上“奉华”两字的刻法也与故宫传世的“奉华”款碟子、纸槌瓶(实为口部缺损的盘口折肩瓶)完全不同,奉华尊刻槽的深度和走向存在一致性,字的边缘也有先烧后刻字的破裂痕迹,推测“奉华”两字烧前可能已经模印,烧成再补刻,以达到摹古效果。 历史就是这么富于戏剧性,随着鉴藏研究的深入和窑址参照资料的日益丰富,对不少以往认为明确无误的藏品又需要作出新的探讨,台北故宫的态度与勇气令人钦佩,虽然也许并非最终结论,但这种客观的探究态度值得大陆文博界与藏界借鉴。大陆很多的博物馆鉴于调整档册不易、学术信息不畅甚至保守的原因,对一些明确需要修正年代和定名的藏品多沿袭旧名,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如果不便调整藏品账册,至少应在备注、讲解、论著中把不同的学术意见介绍出来。台北故宫对待这两件传世名品的态度值得学习。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