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院体画札记(三).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宋院体画札记(三)   池塘秋晚图(荷鹭惊鱼图)       此图即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二的《池塘秋晚图》,粉笺本,粉墨剥落。画红蓼、蒿草、荷叶莲蓬、白鹭、鸳鸯五组对象,几乎是等距离排列,缺乏穿插揖让,带有习作的感觉。画法非常朴拙文秀,属于文人画体系,但与前后的同类风格作品相比显得非常奇特。较诸崔白作品,造型能力与画面安排明显逊色;较诸苏、米作品,又逊于线条功力和墨韵变化;显得拘谨和故意求拙;较诸赵佶本人的《柳鸦图》、《枇杷山鸟图》,又逊于淳厚精微和意匠经营;较诸南宋人《百花图》和更晚的元人水墨工笔花鸟,则具有自然的古拙感,显示技法发展尚未到达《百花图》的历史阶段。       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指出:此图鸳鸯在最后部分,双嘴都冲向左边纸尾尽头,以一般的构图格局来看,不可能有这样的处理方法,因此这是个已经割掉了后段的残本。纸尾草押“天下一人”笔法丑陋,上钤“御书”葫芦印和卷前“宣和”连珠印,印文也很拙劣,显系仿书仿刻的伪迹。但画法朴拙文秀,墨亦古,应是赵佶亲笔真迹。估计真押真印原在最末,与此画后半截一并裁割掉了。卷中除了清内府诸玺外,没有其他古代鉴藏印记。卷后另纸有南宋初范逾跋,又有南宋中期邓易从(《画继》作者邓椿子侄)跋,称是宋徽宗在紫宸宴上拿出来赐给其曾祖父邓洵武的,但二跋中所记时间错乱可疑,且范逾书法竟类似鲜于枢,可能出于元人伪造。另考明孙凤《书画抄》著录宋徽宗画《荷鹭惊鱼图》后有南宋邓杞(邓椿弟)跋,内容大体同于《池》图后邓易从伪跋,但文从字顺,时间也合理,内容比较可靠。其中说到宋徽宗在紫宸宴上“即席亲洒此图,专以宠锡”,“《惊鱼》落墨,浑然天成,脱去凡格”,“得江南落墨写生之真韵”。因此徐邦达认为《池塘》图可能就是《惊鱼》图的前半截。邓杞跋称是徽宗即席挥洒,今观《池塘》画面缺乏经营,极似习作,解释为即兴之作比较合理。另外从邓杞跋指称的时间,此图应作于徽宗崇宁(1102―1106)初,徽宗不过20岁出头,早年受崔白画风和文人画影响的余韵犹在,这也可以解释此图风格不同于《柳鸦图》的原因。且作为早年之作,此图笔力的细弱,以及浓厚的习作感,也是合理的。    总结而言,现存《池塘秋晚图》是赵佶早年亲笔真迹,反映了他的早期画风,与《柳鸦图》等作品结合起来,有助于全面认识其风格变化。从此图还能看到南宋人所认识的“江南落墨写生”,即“徐熙野逸”画法的面貌(宋徽宗作此图的本意是否徐熙落墨法尚待考)。此图经过割裂并添加伪押伪印,其前半段名《荷鹭惊鱼图》,仅见于著录,画迹已佚。      池塘秋晚图(荷鹭惊鱼图)卷   北宋 赵佶   纸本 水墨   33×237.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柳鸦芦雁图卷       此图为《柳鸦图》、《芦雁图》二图联装。《柳鸦图》与《池塘秋晚图》一样笔墨古拙,气度高华,符合赵佶的艺术学养背景,应是其亲笔。且用笔粗拙,雍容淳厚,气定神闲,显然比《池塘秋晚图》晚出,应属赵佶中年杰作。《芦雁图》画在接纸上,二图纸质相近,但后纸较黄,应非一种物。画法大致和《柳鸦图》相近,但细看用笔有异,如坡石墨色衔接不顺,坡脚入水处的横皴用笔尤显粗糙,与全图不符,左边芦荻勾线平板呆弱,用笔缺乏立体感和力度变化,芦杆之间的一小丛草叶也比较混乱。凡此种种,证明此图是出于临摹。《柳鸦图》与《芦雁图》接逢向左,《芦雁图》的纸上,有“天下一人”押字,押上没有印玺。此押书经鉴定,写法为晚年特征,而用笔具早年特征,且印玺“御书”葫芦印本应钤在花押上,现却钤在前纸(《柳鸦图》)左上角,与花押分离。《芦雁图》右上角还钤有“紫宸殿御书宝”一大方印,在花押上方,与“御书”葫芦印齐头并列。二印篆法拙劣,印色完全相同,可见是同时加钤的伪印,目的是将二纸连在一起,以证明二者皆真。二印大致为宋元物,说明《芦雁图》的临摹拆配也是早到宋元之事了。此项事实,经郑为、徐邦达二位学者察考甚详。徐邦达并估计另有一卷是伪《柳鸦图》、真《芦雁图》相配,但已失传。       与《池塘秋晚图》近似,《柳鸦芦雁图》后面也有邓易从、范逾二跋,邓跋在范跋之前,辞句及文中谬误也颇为类似,应当也是从孙凤《书画抄》所记那段跋(或从其他本子)改写而成,其伪造不言自明。二跋书法丑怪,还比不上《池塘秋晚图》后之书,所用伪印也在元中叶以前,大概和临配《芦雁图》是同一时间。    《柳鸦图》体现的赵佶成熟期画风,水墨清淡,重视概括提炼形体,不求过分工细,用笔简朴生拙,用墨涂染作没骨画法,画法概括而不失细腻形似,用笔简洁而灵活,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相当的书法功力而故意追求生拙的意味,以求与画院众工所作相区别。《池塘秋晚图》赏析中提到该图反映的可能是徐熙落墨法,而《柳鸦图》反映的则可能是徐崇嗣没骨法(参阅黄居?u《山鹧棘雀图》赏析) ,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