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我”的迷藏.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个“我”的迷藏   [摘要]《捉迷藏》是一部由天才童星达科塔?范宁和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主演、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的一部心理惊悚电影。影片以心理悬疑的手法将一个由家庭伦理而引发的悲剧曲折道来,将心理与故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展现出分离性认同障碍这一神秘的疾病。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结合文本叙事,深入剖析了分离性认同障碍的来龙去脉。   [关键词]《捉迷藏》;精神分裂症;分离性认同障碍;人格分裂      长久以来,心理题材的电影总能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因为直到今天,即使人类已经进步到可以上天入地、改造世界,可对于自己的心理却始终懵懂无知。我们对一知半解的东西总是最好奇的,特别是与自身有关时。《捉迷藏》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将一个家庭伦理悲剧以心理悬疑的手法曲折道来,让人的心随影片一起跌宕起伏、飘忽难安。   影片开场便奠定下了一种灰暗、压抑的基调:在一幅阴冷抑郁的画面中,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一曲忽缓忽急、变幻莫测的配乐同时环绕耳畔,仿佛在向观众预示着前路的阴暗与恐怖。事情缘起于艾米莉(由天才童星达科塔?范宁饰演)的母亲――理查德(由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妻子,她自杀了。艾米莉就此变得沉默寡言。身为心理医生,父亲理查德坚决带她搬往乡下,希望通过远离伤心地,让女儿的心理创伤慢慢愈合。但是没想到,乡下并没有带给他们想象中的宁静,意外事件接踵而至,从宠物狗到父亲的新女友接连都像艾米莉的母亲那样死在了他们家的浴缸中。在父亲愈发忧虑的目光中,’似乎残酷的真相无可避免:这样一个美丽弱小的女孩原来竟是心理变态的凶手!就在这股氤氲不去的恐怖中,一种挥之不去的不安和来自心底的惊吓油然而生。但是,最后的二十分钟,影片峰回路转,在艾米莉声声“查理”的呼唤中,父亲躲藏多时的第二个人格终于被他本人捉住了:原来所有的死亡――包括自己妻子的――都是自己的另一面查理一手造成的;原来自己的女儿自始至终都只是个孤立无援的受害者;原来自己这位声名在外、心心念念要为女儿治病的心理医生才是病人!   真相大白,可更令人感兴趣的一个疑惑仍然未解:父亲理查德得了什么病?是精神分裂症吗?恐怕不然。因为精神分裂指的是那些思维、知觉和情感严重失调的人,他们往往举止异常,并且伴有社会性退缩。具体来说,精神分裂主要有妄想、幻觉、言语混乱、行为无序或紧张、消极性表现这五种症状。有的精神病人会妄想有人在监视、威胁、迫害、控制自己,或者自己是一个权势无上的人物。有的病人则无法沿着一条思维轨迹说话,而是毫无逻辑地胡言乱语。还有很多人有幻觉,他们会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从外界传来、或在自己的头脑中。他们的心境和行为往往异于常人,要么狂躁不安,要么迟钝平淡,甚至出现紧张性木僵。这些症状在父亲理查德那里基本上见不到。在真相揭露之前,理查德在他人眼中始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心理医生,至多觉得他因为丧妻而郁郁寡欢并且整天为女儿操心。   理查德的病应该是分离性认同障碍,俗称多重人格――一种罕见的人格障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1986年的DID个案也仅有约6000件(Eizinga,van Dyck,Spinhoven,1998),而且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北美――也就是本部影片的制作地。最早的案例可以追溯到1905年由摩通?普林斯报告的鲍恰姆普小姐,这位病人共有17种人格。自此以后,这种障碍对北美公众的吸引力就与日俱增,而与之相关的电影以及文学创作更是接踵而至。从蒂格鹏(Thigpen)和克雷克利(Cleckley)的《三面夏娃》(The Three Faces of Eve)(1957)这部电影以及书的流行,以及描写一个有16种人格女孩的《西比尔》(sybil) (Schreiber,1974)成为最畅销书籍这两点就可见一斑了。   具体来说,这种患者的人格会分裂为“两种或更多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一种都整合、发展得很好,它们轮流控制患者的行为”。不同人格之间可能互相了解、可能互相遗忘、也可能只是一方了解另一方。在后两种情况下,当寄主――即在障碍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人格――引导患者行为时,交替人格――即随障碍出现的人格――完全意识到寄主的想法和行动并且会悄悄地行动,而对于寄主来说,只有当看到交替人格的行为时才会渐渐意识到交替人格的存在。在影片中,父亲理查德就有两个人格,一个是他自己,一个就是查理。这两个人格轮流出现在父亲的身上。而且,作为交替人格的查理知道理查德的存在,并且对他的想法和行为似乎也了如指掌,但是理查德直到最后一刻之前,始终对查理的存在一无所知。而正是这种无知导致了悲剧的无可挽回。   理查德和查理这两种人格代表了父亲身上的善与恶、好与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来说,理查德反映着父亲的超我,也就是善的部分,他是受人尊敬的心理医生,深爱妻子的丈夫,关心女儿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