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收藏人 拳拳爱国心.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代收藏人 拳拳爱国心   2009年11月23日,“范季融?胡盈莹捐赠文物交接仪式”在国子监彝伦堂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代表国家文物局,正式接收了美籍华人范季融先生向国家捐献的秦公墓、晋侯墓出土的9件青铜器。鉴于范季融先生化私为公、热心祖国珍贵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文化部决定授予范季融先生“文化交流贡献奖”。全国政协林文漪副主席、文化部蔡武部长分别向范季融先生颁发了“文化交流贡献奖”的奖章和荣誉证书。   范季融先生是美国著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1991年以来,曾多次向国家捐赠青铜器、书画等珍贵文物,在中、美两国博物馆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单霁翔表示,甘肃秦公墓和山西晋侯墓出土文物均为国家珍贵文化遗产,其中一部分因多种原因散落于世界各地,令人痛心。范季融先生的捐赠行为,不仅会使这批具有历史、考古价值的流失文物重归故里,而且为推动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祖国树立了榜样。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回归。自2009年1月中美两国就限制中国文物非法进口美国达成协议,签订《谅解备忘录》以来,2009年的6月和9月,中国政府分别与土耳其和埃塞俄比亚签署了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协定;10月,中国政府又和澳大利亚签署了关于文物保护的谅解备忘录。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范季融先生的岳父胡惠春,就曾多次向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捐赠文物;自80年代,范季融先生与其岳父胡惠春又多次将私人收藏的珍贵文物捐献给了国家。因其处事低调,致使其两代人的豪兴义举大多不为国人所知。      暂得楼与首阳斋      提到胡惠春和范季融翁婿二人,国内很多人或许感到陌生,可若是说到暂得楼与首阳斋,怕是不少人都还是有所耳闻的。暂得楼的主人就是已故的香港瓷器收藏大家胡惠春,而首阳斋的主人就是胡惠春的女婿范季融。   胡惠春,名仁牧,字惠春,号渭村,生前是文物收藏界知名人士,系上海著名金融家胡笔江之子。著名作家董桥曾在《砚边絮语》一文中这样描述过胡惠舂:银行家胡惠春就是胡仁牧,著名瓷器收藏大家,1911年生于北京,在上海圣约翰中学读过书,1937年燕京大学毕业,1950年移居香港,1995年八十四岁辞世。王献之《中秋帖》早年辗转流来香港,胡先生出过力让名迹回归北京故宫。家藏恭王府紫檀家具的他整批送给台北故宫博物院,说这样的珍品不适宜再归私人收藏了。他的“暂得楼”所藏四明本《西岳华山庙碑》也捐给了北京文化部,目前存放北京故宫。他多年集藏的明清私家名款瓷器都送进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保管。……“暂得楼”堂号取的是王羲之《兰亭序》里那句“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借十二个字寄托此生鉴赏古器的喜悦之情;范先生说胡先生晚年隐逸终日,爱说兴致不在艺术与收藏了,有一天还给范先生留了一纸字条抄录《道德经》里一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1960年,胡惠春与陈光甫、利荣森、霍宝材、黄宝熙、叶义、徐郊等在香港组织发起“敏求精合”。陈光甫被推为永久名誉会长,胡惠春被推为创会会长。敏求精含非常活跃,经常举办专题展览,对丰富香港的文化底蕴、推广香港市民对文物的兴趣与认识,起了很大作用,对沟通沪粤两地收藏家文物鉴赏的传统,颇收切磋交流之效。胡惠春到了晚年因健康原因,对艺术及收藏已经失去了兴致,也就有了老子《道德经》中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的寄语。   1936年,祖籍宁波的范季融在上海出生。他的父亲范回春(1877―1970年)是位生意人,开电影公司,在闵行开跑马场,在上海颇有名气,解放前去了台湾。范回春虽在商海中沉浮,对子女的教育却甚为重视,把儿子送到圣约翰小学读书。1950年,范季融随父亲去香港,进华诚书院读中学,高中还没有毕业,就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奖学金,进斯坦斯大学攻读电机,取得硕士学位后就进IBM工作。他一边工作,一边在纽约大学念物理,攻读博士学位。直到1959年,范季融和胡盈莹在美国结婚后,作为胡氏的乘龙快婿才与收藏、与文物有了不解之缘。   范季融先生的首阳斋取名,据说是缘于对上海博物馆的情谊。因为不愿步岳丈收藏瓷器的后尘,范季融开始时是收藏书画,后来受马承源的影响,转向收藏青铜器。后来,他抱定一个宗旨,凡是重要的文物,首先让上海博物馆买。又因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于是就用季氏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的故事,榜其居为“首阳斋”,以示其重情重义。这就是“首阳斋”的由来。有名的冒鼎,就是范季融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第一件青铜器。   深知胡惠春的是范季融,继其衣钵传其精神的也是范季融。如果说“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是一种收藏精神,而“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体现的是收藏理念,那么“首阳”之意则是成就其收藏、凸显他们一片赤诚的写照!      从《伯远帖》《中秋帖》到青铜器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