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二里头文化玉牙璋.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罕见的二里头文化玉牙璋      最近受朋友委托,鉴定了一件古玉器。通过对玉料、受沁、器形、纹饰、做工等方面的观察和研究,确定这是一件珍贵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玉牙璋。   这件玉牙璋,长48.5厘米,宽6.8厘米(柄端)至8.3(刃部)厘米,厚0.5厘米。玉料呈黛绿色,表面有浸蚀斑痕。通体磨光,制作精致。全器呈扁平长条形,方柄,长体,顶端为两面精磨的凹弧状斜刃,柄部有一个一面穿圆孔,柄体之间两侧有对称的栏和齿牙,正背两面的栏间表面有阴刻平行、交叉的细直线和一面穿、镶嵌绿松圆片的4个小圆孔。(图1)牙璋的玉料系河南、陕西一带所产软玉,玉色黛绿、鲜艳美观。考察玉器的受沁状况是判断古玉器真伪的必要条件。因为软玉制作成器后具有半透明、颜色鲜艳、表面光亮三大特征,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不论处于地下或地上,或多或少会发生变化,俗称受沁,也就是上述三大特征先后发生变化,首先变为不透明,然后颜色变淡,最后失去表面光泽。这件玉器总的观感是,大部分已失去半透明感,但局部开有天窗,即露出半透明晶莹状,通体色彩黛绿,玉质表面光洁,惟正背两面的柄、体、刃三个部位因长期水浸形成沁蚀斑痕。这些情况表明这确实是一件经历漫长岁月而产生轻度受沁的古玉器。   牙璋,从器物形制看是一种“刀形端刃器”,依据《周礼》称之为“牙璋”,始于清代吴大徵的《古玉图考》。它和璧、琮、圭、钺一样,是中国古代的玉制礼器。它渊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农耕生产工具,仿自翻土农具耒耜(仰韶文化的木耒,河姆渡文化的骨耜)。制成玉器后成为祭祀山川、祈祷丰年的礼器,自新石器时代经夏代直到商代,一直作为礼器使用,但到西周时代就不再见到,前后延续近2000年。其形制有龙山型、二里头型、二里岗型和殷墟-三星堆型,变化在于器身由一齿牙、多齿牙到前后栏和数对齿牙,器刃自凹弧刃经凹弧斜刃、斜刃到歧刃。这一件牙璋,其刃部为凹弧斜刃,器身两侧有侧身兽头(羊头)形的前栏和凸菱形的后栏,二者之间有两对齿牙。它的特点接近于二里头型。经科学发掘在二里头共出土4件牙璋,其共同特点是凹弧斜刃和有前后栏及齿牙,特别是同1980年在二里头五区三号墓的一件牙璋完全相同。(图2)      这件玉牙璋的两栏和齿牙之间,正背两面都阴刻细如毫发的直线纹,上、下端为3条平行的直线纹,中间为4组8条交叉的直线纹组成的网纹。其结构和风格,与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著名的七孔玉刀的纹饰如出一辙。二者都是象征绳索捆扎的涵义,反映它们的前身都是石制生产工具,后来才演化为玉制的礼器,为我们探讨从石器到玉器、由实用生产工具到象征礼制法器提供了绝妙实例。   牙璋柄部一面钻的圆孔,正面孔径为0.6厘米,背面孔径为0.4厘米,从正面看,孔壁呈凹弧面,有轮旋纹。这和七孔玉刀上7个孔的特点完全相同,也是二里头文化所有玉器上钻孔的共同点,是二里头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牙璋体部还单面钻出4个孔径为0.4厘米的圆孔,皆镶嵌绿松石圆片,两孔为前栏侧身兽头(羊头)的眼睛,另两孔为阴刻网纹中的点缀,具有装饰作用,可能也象征一对眼睛,亦可能有其它寓意――我们已无法准确判断其象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绿松石镶嵌技术是二里头文化的独特工艺和传统风格,其原料产地即在邻近的湖北省西北部地区,在二里头文化的玉器上常见在圆孔中镶嵌绿松石圆片的技术,还有大量的绿松石珠、管和饰片,最近还在二里头宫城发现加工绿松石材料的遗址,与玉器制造作坊有关。在二里头发掘出土的4件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铜牌饰是这一技术的典型作品,也据此得以确知海外的7件传世同类铜牌饰亦为二里头文化的遗物。考古发掘的二里头文化大墓和一些中型墓葬,早年曾被盗掘。如今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从传世品中找出这些遗物。   上述出土的牙璋和七孔玉刀,属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由此推知这件牙璋的时代也属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其年代为距今3600年以上,因而这是一件夏代玉牙璋的典型作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传统观念,“价值连城”的历史故事家喻户晓。但作为先民们智慧和劳动的珍贵产物,玉器同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并反映在价格上。如何确定这件玉牙璋的市场价格呢?我们可以提供下列两个事实作参考。1997年浙江省余杭市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办良渚文化玉器展,每件展品都作了保险估价,其中瑶山的M12大玉琮估价为人民币180万元,汇观山MJ的兽面纹镯式琮估价为人民币170万元。在海外文物拍卖市场上,1996年一件红山文化玉猪龙的成交价为1.3万英镑,一件良渚文化小玉琮的成交价为1.1万英镑,1985年一件西周玉镯的成交价为1.485万美元,一件东周龙形玉佩的成交价为2.31万美元。由此作类比,这件夏代玉牙璋珍品,其价格应不低于60万元人民币。我想广大读者根据我提供的估价原则和上述实例,不难作出自己的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