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白玉舞人阿思 汉代和田白玉曲身圆雕舞人,高10.2cm,最宽3.3cm。故宫博物院著名玉器鉴赏家周南泉先生评曰:“汉代常见舞人佩,大多作扁平体,少量圆雕者,但如此式,作大动而舞者,很罕见。” 因其身形极似英文字母“S”,故将其命名为“阿思”。今就阿思的身份、材质、形制、做工及受沁分述如下,以飨读者。 舞人阿思的身份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卢兆阴先生指出:“汉代是我国历史上音乐舞蹈繁荣发达的时期,中央朝廷设有主管音乐的官署―乐府,皇帝的后妃多能歌善舞。例如,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妙丽善舞’;汉成帝的赵皇后,‘学歌舞,号曰飞燕’等 。 汉代之宫廷歌舞,须奏乐者、歌者和舞者配合,有时舞者也是歌者,舞者的动作今已不可知全貌,但从出土的陶、玉等器物中,尚可窥其一斑。而其中的典型动作,正如《西京杂记》所述,为“翘袖折腰”。同时,我们所见的汉舞人,都具有长袖细腰、翘袖折腰的特点,确为汉代贵族妇女的真实写照。 舞人阿思的材质 我国对新疆和田玉的采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仰韶文化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用来自新疆和田的角闪石玉(简称和田玉)制成的玉斧,算起来已有六千多年了。虽然商代妇好墓出土大量和田玉制成的玉器,商及商以后也大量出土和田玉器,但和田玉作为我国玉器材质的主流,还是在春秋战国以后。 我国的玉器从春秋战国开始,和儒家思想结下不解之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君子比德于玉”的论述,使玉与儒家的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我国玉器几千年来被人们喜爱不衰的主要理由之一。孔子还提出了“重玉轻珉”的原则,这里的“玉”专指和田玉,而“珉”则指除去和田玉的一切玉。 西汉中期,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得到极大的发扬。特别是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和田玉输入中原的通道,从而加速了汉代玉器的发展。从此,王室及贵族们所用之玉,以和田玉为主流,特别是为数极少的上等和田白玉,更是非贵族无法使用。 白玉舞人阿思的材质,正是上好的和田白玉,其质细腻温和,以手抚之,如婴儿之肌肤,令人不忍释手。如用丝线将舞人阿思悬起,以金属棒轻轻叩之,其音清越,余音竟能持续数秒钟之久,其玉质之美,可见一斑。更奇的是,轻叩舞人阿思的不同部位,其音之高低亦有不同,似和今人诉说两千年来的哀怨,让人感到舞人阿思如同具有鲜活的生命。 舞人阿思的形制及做工 以玉舞人作为佩玉或陈设玉的习俗,大概始于春秋战国。此时的玉舞人多为片状,双人连体,着长袖衣,一袖下垂,一袖高举至头上,长裙曳地,细腰束带,作“翘袖折腰”状。 战国玉舞人多为片状双人连体,汉之玉舞人多为片状单人体,圆雕玉舞人极少。 与其他汉玉舞人相比,舞人阿思在形制及做工上有诸多奇特之处。其一,舞人阿思身体截面呈圆形,有别于其它的圆雕玉舞人,身体形态为曲折有致之“S”形,虽然也是“翘袖折腰”,但作“大动”状,动感极强。其二,笔者所见之汉玉舞人的表情多为程式化,略嫌呆板,而舞人阿思表情生动,于矜持中眉目流情,令人遐想:是自信?还是哀怨?其三,在舞人阿思身上,集汉代制玉工艺之大成,使用了诸如打洼、起凸、粗阴线、细阴线等多种刀法,特别是遍及全身的细阴线纹饰,更是锦上添花,在诸多战国、汉玉舞人中,可谓是绝无仅有,令人突发奇想:作者花如此心血,从选材到制作上如此精益求精,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舞人阿思不是按固有程式臆造之作,而是确有其人,古代匠人们被阿思的容貌和舞技所感动,倾心制作而成。难道舞人阿思是众人仰慕的著名舞者?抑或是王侯将相钟爱的姬妾?也许都不是,而是当时某位一代制玉名匠晚年“绝唱”之力作?这也许是永远不解之谜。 舞人阿思的受沁 对古玉器的鉴定,无非从玉质、形制、刀工、受沁诸方面入手。对于古玉器受沁的鉴定似为难点,而随着作伪者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伪沁往往使收藏爱好者深感困惑。只要仔细研究,过眼大量的具有真沁的古玉器,同时又过眼大量人工伪沁的仿古玉器,对古玉器受沁的鉴定亦不是无章可循。 简言之,真沁自然、随意;伪沁僵化、呆板。舞人阿思的受沁比较充分,正如周南泉先生所说,阿思“通体有黄白色沁”,却又处处露出玉本质,在白沁中又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沁点,看起来很舒服,就像给舞女阿思加上一件薄如蝉翼的沙丽,妙不可言。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