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氏祠堂太师椅 中国古典家具有一种以官衔命名十分特别,这就是“太师椅”。太师椅在江南又称“独座”,是中国古典园林与庭院中的典型厅堂家具,在陈置上要求成双配对,或布置于供桌两边,或陈设于厅堂东、西两侧,这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中对称原则,而且体现出一种气势和排场。太师椅用材壮硕,整体方正,隽美端庄,长宽厚的尺寸都能兼顾到。它的基本造型来自于榻床,由椅凳与扶身组成,不像其他扶手椅后立柱是通连的。它的扶手与靠背一般都设计成屏风式。在椅背中间通常要镶嵌形式各异的云石。 有关太师椅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张瑞义的《贵耳集》。书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宰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京伊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遗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用之。遂号太师样。”文中提到的秦师垣,即当时任太师的大奸臣秦桧。秦桧坐在椅子上一仰头,无意中头巾坠落,从官吴渊看在眼里,便命人制作了一种荷叶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桧等人的椅圈上。太师椅由此产生,这一名称也由此传开。这段文字清楚地说明当时的太师椅就是带有荷叶托首的圈椅。 明代太师椅仍很流行,但椅形已不是指带荷叶托首的交椅了,而是将下部框式方座、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了。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椅之有杯圈联前者,名太师椅”。照此推论,似乎凡椅背、扶手呈圈者,皆可谓之为“太师椅”。 清代太师椅是客厅的主要用椅。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引《工段营造录》说:“椅有圈椅、背靠椅、太师椅、鬼子诸式”。把圈椅和太师椅并提,说明清代太师椅不是指的交椅和圈椅。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除了对使用这种椅子的官宦、长辈们表示尊敬外,还因为这种椅子寓意于太师、少师,制作时常以大狮、小狮为装饰,象征为官家之椅。 这把太师椅据传出自杜家祠堂,曾是杜(月笙)氏所用之物。 杜月笙(1888~1951年),原名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买地五十亩,大兴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举行祠堂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典礼。仪仗队有五千人之众,自法租界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巡捕开道,鼓乐震天。杜祠开酒席三日,每日千桌。包括蒋介石、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上海市长张群等在内的党国要人都送匾恭贺。排场之大,靡费之巨,盛极一时。该椅子出自杜家祠堂,其显赫历史可见一斑。 这把太师椅长67厘米 ,宽50厘米,高107厘米(图1)。通体以灵芝为主体纹饰,尤其是搭脑采用了七朵灵芝组成的如意形云头,中间下凹,两侧灵芝头内卷,与靠背两侧两朵灵芝卡子花一起围住靠背中央的主体――木框镶云石圆形靠背(图2)。薄薄的云石,透出光影,玲珑剔透。硕大的石面上山峦起伏、奇峰相望、云气氤氲,上刻隶书“平冈秋色”四字,韵味隽永。圆形嵌框上满饰粗细相间的阴阳线,层次感丰富。扶手同样以两朵灵芝装饰,与靠背相谐(图3)。 椅面宽大舒适,光滑如镜。座面和披肩两边凸出,中间凹进,使椅子于端庄中有所变化。从大板开始,下经束腰、披肩直至踏脚枨,均一起挖模,形象和谐,上下贯通。这种从上到下的挖模做法,十分消耗人工。可见这把椅子的贵重。披肩四周以粗阳线雕成龙纹,正面(kcn)门为双龙衔蝙蝠纹样,侧门为龙纹,轻盈飘逸。整体线条婉转流畅,工艺自然洒脱,可谓匠心独运。椅腿三弯,鳌鱼脚,线形由上部开始向下部渐弯,使体量的重心更为集中。这种对称的布局雄壮而不失亲切,细腻而不流于琐碎,使凝重的气氛更加突出,是晚清民国时期太师椅的典型做工。其工艺程序为:先用大料做成直足,至中部以下削去一段,向内骤然缩进,至鳌鱼足之上又向外弯出,至足端蜕变成长方或正方形状,再在上面装饰鳌鱼头部形状(图4)。线条峻直挺拔,弯度恰到好处,造型柔美古雅,整体饱满而无矫揉造作之嫌。 此椅以老红木为原料。老红木即酸枝木,主要产于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我国在民国以后已完全绝迹了。其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成材。它区别于其他木材的最明显之处在于其木纹在深红色中常常夹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条纹,古色古香。现在我们通常说的老红木一般指清代中期从南洋进口的红木。老红木质地紧密细致,深沉质朴,含蓄凝重,色泽优雅,花纹华美,纹理清晰,使得椅子的表面有立体感。 这把椅子总体设计巧妙,耐人寻味,其构思,格调,造型,工艺等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品位。整把椅子体态硕大,用材阔绰,做工细腻,装饰丰富,繁复的立体雕花将复杂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把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具佳的上乘之作。 责编一粟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