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于民的桥梁.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于民的桥梁

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于民的桥梁: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的恰当运用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 冯波 中文摘要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民声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网络舆情The bridge between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administration for the people: the proper use of social survey theories and methods Feng Bo Mu Sheng Yu Guo Jing Jing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era, online public opin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way in expressing the people’s opinions.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administration for the people’, on this basis to further discuss the proper use of social survey theories and methods as one of the essential conditions for achieving ‘administration for the peopl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online public opinion.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of the study is lying in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the media sociology, provid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tudy scope of social survey theories and method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s to promote the online democratic politic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bove mentioned meaning, this thesis still has the novelty and creativity.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当今民意表达最激烈的场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民声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强有力地作用于现实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参与度和公开度更高,网络言论收到的限制较少,而网络的匿名性更是能够让网络舆情真实的反映出民众的真实想法,从而政府工作提供。当网络舆情与传统媒体相互作用的时候,往往能够形成强大的舆情影响力。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参与度和公开度更高,网络言论收到的限制较少,而网络的匿名性更是能够让网络舆情真实的反映出民众的真实想法,从而政府工作提供。舆论指的是多数人的、共同的意见。它强调的是公众意见或言论,舆论具有高度一致性、持续性和高强烈度等特性。舆情是公众对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务尤其是某些热点、焦点事件所持的意见和情绪表达,以及从他们言行中流露出的态度的总和。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潜在的,既有积极向上的因素,也存在消极抵抗的因素。公众意见和情绪如果得到了释放和表达,那么这种舆情容易被感知,就成为一种显性的舆情;如果公众的情绪和意见没有通过某种方式得到充分的释放,较难被察觉和感知,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是隐性的舆情。舆论舆情有密切的联系。都与公众的意愿、呼声息息相关,都是公众对社会事件意见表达客体都当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舆论舆情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舆情的外延要大于舆论的外延,换句话说舆论是在舆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舆论是相应的舆情的公开表露,换言之,不管舆论最终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都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舆情。虽然舆情研究汲取了舆论学的很多概念和理论但舆情和舆论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但也具有明显的区别。舆论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具有一定倾向的、集中的意见;而舆情是公众的情绪、意见和态度,可能是分散的、不集中的。舆情比舆论的形成时间早,先于舆论而产生,即在公众对于某一问题的舆论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一定的舆情。从舆情和舆论的主体来看,舆论的主体既可以是民众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