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贴》辨伪.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庭坚诗贴》辨伪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四室的显著位置,陈列着一件被称作《黄庭坚诗帖》的书法刻帖。此帖刻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凡5石,均高53厘米,宽102厘米。文字内容为两首七言律诗,每石刻文6行,行3或4字不等,行书,末署“黄庭坚”;第5石左下方有倪人垌跋文3行,行字不等,楷书。此刻帖原在陕西兴平县,是时任兴平县令的经锄堂主人倪人?s(jiāng)将其家传旧藏刻勒上石。同时刊刻的还有《经锄堂法帖》9石,刻其家藏董其昌、翁方纲、刘墉书迹。1928年,当时的陕西省主席宋哲元建“新城小碑林”,这两种刻帖曾被迁至西安新城省政府院内。1948年,又随小碑林所有藏石一起,移置西安碑林。   因为刊刻年代晚近,关于《黄庭坚诗帖》的著录,仅见于民国本《成宁长安两县续志》之《金石考》,题称“黄山谷诗刻”,文日:“无年月,黄山谷撰并行书。癸丑仲夏勒石,倪人垌跋并书。”该志亦著录“经锄堂帖”,文曰:“癸丑秋杪(miǎo)倪人垌命工勒石。”从民国至今,对《黄庭坚诗帖》的认识可以说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即认为这两首七律是黄庭坚撰并书,展室的说明牌上这样写,各种出版物上也这样介绍。在展室中,《黄庭坚诗帖》的左侧,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所刻苏轼书《集归去来辞诗》,后面是刊刻年代不详的《米芾四条屏》。之所以这样陈列,自然是要用这三种刻帖来表现苏、黄、米这三位北宋时期书法代表人物的艺术成就。   然而,倪人垌据以刻石的那件黄庭坚墨迹本身并不见于任何记载,近千年来没有任何一个书家、书论家提及它。也就是说,碑林中的这件《黄庭坚诗帖》是否可靠,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不论是证其真,还是辨其伪,切入点一是书法,一是文字内容。书法辨伪难度太大,需要很高的书学素养和长期鉴定实践练就的眼力,一般人很难有此水平。而即便你真有“火眼金睛”,看出了其中“破绽”,说到底,也只是你的主观感觉,说者言之凿凿,听者云里雾里,很难当作说服其他人的客观证据。十多年前笔者写碑林藏石的词条,开始注意此刻帖的真伪问题,想从文字内容人手加以考证,可问题的解决却一直拖到了今天。   先将所刻两首七律抄录如下:   其一:   翠盖龙旃出建章,莺啼百啭柳初黄。   昆池水泮三山近,阿阁花深九陌香。   径转虹梁通紫极,庭含玉树隐霓裳。   侍臣缓步随銮辂,冈上应看集风皇。   其二:   小苑平临太液池,金铺约户锁蟠螭。   云中帝座飞华盖,城上钧陈绕翠旗。   紫气旋回双凤阙,青松还有万年枝。   从来清跸深严地,开尽碧桃人未知。   从字面看,二诗所咏者是汉长安城外建章宫的景色(诗中有“翠盖龙旃出建章”旬)。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位于汉长安城西之上林苑中,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号称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其外围筑城垣,四面各有一座宫门,其中东门、北门外各有一对阙楼,上立鎏金铜凤凰,故称凤阙,又称双凤阙(诗中有“紫气旋回双凤阙”旬)。在宫城内前殿之西北,渠引昆明池水形成占地十顷的人工湖,称太液池(诗中有“小苑平临太液池”句)。池中筑三座假山,以象征东海中赢洲、蓬莱、方丈三座神山(诗中有“昆池水泮三山近”句子)。建章宫与城中未央宫之间,跨城而为飞阁,可以乘辇而行,彼此相通(诗中有“径转虹梁通紫极”句)。关于汉建章宫,《史记?孝武本纪》及《三辅黄图》《三辅故事》《西京杂记》等与汉长安城有关的古籍均有记载。      于是我们可以假设:这两首七律是黄庭坚以汉建章宫为题材的咏古诗,他自撰自书,墨迹流传后世,最终由倪人?s刻勒上石。然而笔者取《山谷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第1113册)一首一首地查对,并没有发现这两首诗。则这一假设不能成立,起码可以肯定,这两首诗不是黄庭坚所作。   我们再假设:这是黄庭坚书写的别人的诗作,他虽然不是诗作者,却依然是书写者。那么就须找到这两首诗的出处。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不会是汉代人的作品,汉代还没有七律,如此成熟的七言律诗应该是唐以后的作品。然而笔者在《全唐诗》中检索,却不见此二诗,又于《全宋诗》中检索,依然不见此二诗。(北京大学中文系《全唐诗》《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当然,查不到出处并不足以推翻这个假设,也许黄庭坚书写的就是唐人诗作,只是《全唐诗》失载;也许他书写的就是同时代人诗作,只是《全宋诗》失载。虽然可能性很小,却不能排除。   试图从文字内容入手考证其真伪的努力,似乎行不通,数年来时时念及,耿耿于怀。真该感谢伟大的互联网,有赖于它的导引,竟毫不费力地步入了柳暗花明之境。笔者有一次偶然将第二首诗的首句点入百度网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网上提示:明人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一书中引用了类似的诗句。此蒋一葵,字仲舒,江苏武进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进士,其书斋名“尧山堂”,著有《尧山堂外记》一百卷(上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