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四考点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2)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 3)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4)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 探究: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 。 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 * 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借鉴苏联的做法及其作用: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作用: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2.五年计划(作用:奠定工业基础) 3.农业合作社(三大改造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课标要求: 1953 1964 1982 1991 1958年度人物赫鲁晓夫 1973年度人物勃列日涅夫 1988年度人物戈尔巴乔夫 美国《时代》周刊中的苏联领导人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片面发展重工业 忽视消费生产 从农民身上拿的多 僵化执行计划指令 特征 弊端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集体农庄的农民 赫鲁晓夫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 而且也是其性格的牺牲者。” 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 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黑白墓碑上的赫鲁晓夫毁誉参半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 1962年美国比苏联多一倍核导弹。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一)苏联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3.外因: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