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PPT

(二)取样时间 单剂量给药时,根据药物的动力学特点,选择药物在平稳状态时取血。 多剂量给药时,在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采血,以考察与目标浓度(安全有效范围)的符合程度。多在下一次给药前采取血样,所测浓度接近谷浓度,称偏谷浓度。 怀疑中毒或急救时,随时采血。 (三)测定什么 1.原形药物浓度 2.游离药物浓度 3.活性代谢物 4.对映体的监测 (四)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 光谱法 色谱法 免疫法 1.光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优点: a:设备简单 b:费用低廉 缺点: a:操作繁琐 b:灵敏度低 c:专一性差 2.色谱法 薄层层析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优点: a: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均佳 b:可对多种药物同时检测 缺点: a:技术要求高 b:预处理繁琐 c:通量不够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 ( TDM )和给药个体化 【学习目的】 1. 掌握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概念、TDM目的、 掌握实施TDM的临床指征原则,需要监测的药物, 2. 熟悉TDM中常用的监测方法;给药个体化 3. 了解群体药动学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 第二节 给药个体化 第三节 群体药动学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 一、 概述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又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 测(clinicalpharmacokinetic mornitoring, CPM)。 TDM的定义 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TDM的临床意义 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 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探讨新药的给药方案 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降低治疗费用 避免法律纠纷 药物体内过程与血液中的药物的关系 一些药物的安全有效血清药物浓度范围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平均剂量给药,其结果是仅一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另一些则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而有一些则出现毒性反应。显然,不同的患者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 这一不同源于下列多种因素: ①个体差异。 ②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生物利用度。 ③疾病状况。 ④合并用药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等等。 只有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方案),才可能使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在没有TDM技术以前,很难做到个体化给药。因为临床医生缺少判断药物在体内状况的客观指标,也就无从找出上述因素中是哪些在起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其治疗浓度范围较窄,当过量时亦会引发心律失常,仅靠临床观察,有时无法区别是剂量不足未达到疗效还是过量引起的毒性反应,难以确定安全有效的剂量。 按常规剂量给药时,对有些人而言可能过低,导致治疗失败;而对另一些人而言,则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举例: 前者常被误认为是药物无效(或选择不当),后者则被认为是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太差,因此放弃使用,甚至最终有可能认为该例心律失常难以治疗。而实际上,患者的心脏却可能一直未能处于有效的药物浓度控制之下。 多年来,国内外以充分肯定TDM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作用: 例如,通过TDM和个体给药方案,使癫痫发作的控制率从47%:提高到74%。 在TDM之前,老年心衰患者使用地高辛时,中毒率达44%,经TDM及给药方案调整后;中毒率控制在5%以下。 二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对大多药物而言,药理作用的强弱和持续时间,与药物的受体部位的浓度呈正比。 直接测定受体部位的浓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目前尚无法做到 通常我们只能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与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的药物浓度形成一个可逆的平衡。此平衡遵守质量作用定律。 因此,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间接反映了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 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相关性 强于与每日总剂量的相关性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血药浓度 间接反映-药物在靶器官的浓度。 血药浓度与药效密切相关,而不是给药剂量 给药剂量与药理效应相关性较差 靶器官的 药物浓度 药效强弱 血药浓度 剂量 受体部位的浓度 药效强弱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药物因素 药物剂型(粒径、晶型、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生物利用度。 2.机体因素: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 病理因素:肝肾功能损害 遗传因素:肝脏乙酰化代谢,羟基化代谢,细胞色素P450, 3.环境因素: 肝药酶要诱导、抑制(酒精,农药、食品添加剂) 合并用药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等等。 相同剂量 不同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