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分析与护理要求.docVIP

精神病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分析与护理要求.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病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分析与护理要求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病科住院病人猝死情况分析与护理要求 贾青松(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精神科 山东莱芜 27110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8-0255-02 【摘要】 目的 从护理角度了解病人猝死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护理要求。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结果 10年内猝死发生率为0.2%,秋冬季4:00—8:00时间段为猝死高峰期,病人的猝死除和有躯体疾病有关外,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对猝死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年老体弱患心脑血管疾病的,用抗精神病药量偏大或联合用药的病人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精神科住院病人 猝死 护理要求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样本选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猝死病例,入组标准:(1)年龄>20岁;(2)住院期间死亡,从开始感到不适到发生意外死亡时间le;24h;(3)排除自杀、窒息、长期卧床、严重恶病质患者。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史的方法。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同期住院总人数100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猝死病例共20例,猝死率为0.2%,其中女性5例(25%),男性15例(75%),病程15天—30年。 2.1.1年龄分布 年龄20-60岁,其中20-30岁2例(10%),31-40岁3例(15%),41-50岁6例(30%),51-60岁9例(45%)。 2.1.2 住院时间 3天-15年,其中<1年的10例(50%),1-5年6例(30%),6-10年3例(15%),10-15年1例(5%)。 2.1.3发生季节及时间 发生季节:冬季10例(50%),春季3例(15%),夏季2例(10%),秋季5例(25%);猝死发生时间:0:00-3:59为5例(25%),4:00-7:59为9例(45%),8:00-11:59为1例(5%),12:00-15:59为2例(10%),16:00-19:59为1例(5%),20:00-23:59为2例(10%)。 2.1.4猝死病例病史及实验室检查 无任何躯体疾病阳性发生者5例(25%),有阳性症状者15例(75%)。 2.1.5猝死病例精神科诊断 精神分裂症16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例,癫痫性精神障碍2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1例。 2.2猝死病例死亡前均已应用抗精神病药,精神药物单用10例,其中用氯氮平3例,氯丙嗪2例,阿米替林2例,丙咪嗉1例,氟哌醇1例,奋乃静1例,两种药物合用的7例,三种药物合用的3例。 2.3猝死病例死亡时状况 兴奋4例(20%),约束3例(15%),进食差5例(25%),精神药物加重4例(20%),心电图异常12例(60%),低血钾2例(10%),高血压2例(10%),冠心病2例(10%),陈旧性心肌梗塞1例(5%),癫痫1例(5%)。 3 讨论 猝死是指在24小时内没有任何死亡迹象的,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本调查显示,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率为0.2%,与国内报道相符[1],从猝死病例的住院时间来看,一年内最多,尤从住院1个月内更甚,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猝死人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目前不能明确解释这一现象,可能与患者精神症状逐渐趋向稳定,对精神药物的耐受性增强,且药物改动较少有关;从猝死年龄分布来看,51-60岁年龄段猝死率最高,其次为41-50岁年龄段。这一现象与普通人群猝死者年龄分布稍有出入[2]。凌晨4时-8时是猝死高发时段,占总猝死病例数的45%,这与普通人群相似,可能与住院精神病患者一般于上午10时和下午4时服药,凌晨4时至上午8时是人体内精神药物浓度低谷期,此时人体激素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旺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小板聚性增加和纤维蛋白水解酶降低有关。 有关精神科药物与猝死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有研究表明,吩噻嗉类抗精神病药和三环类抗抑郁剂易引起猝死,其中吩噻嗪类药物的心血管副作用如心律失常、低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力等可能与猝死有关,也有研究表明氯氮平与猝死有关[3]。 4 护理要求 4.1病人收住院后及时做好实验室及其他各项辅助检查,发现伴有躯体疾患时及时与其家人联系,告知用精神病药物后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4.2对年老体弱,有心血管疾病等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可能发生猝死的病人要严密观察,若突然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大汗淋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