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亭记》课件1.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山亭记》课件1

道山亭记 曾巩 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曾巩考中进士。曾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如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在这期间,曾巩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写过一些叙录。如《新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战国策目录序》等。 其后,曾巩离开馆阁,又作了十几年的地方官吏,颇有政绩。为了侍奉亲老,曾一再申请内调。后被神宗召见,留在京师。元丰四年(1081),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擢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四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市)逝世。 * * 作家简介: 曾巩(1019~1083)宋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巩自称家世为儒(《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祖父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20岁后,因文才出众,受到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 返回 返回 。 返回 曾巩作为欧阳修的积极追随者和支持者,几乎全部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理论上也是主张先道而后文的。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是议论文和记叙文。就是记叙文中也常有议论。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说理曲折尽意。其特点有几个方面: 返回 首先是议论文章写得纡徐委备,与欧阳修的风格近似。 其次是文虽质朴,但纵横开合,有摇曳之姿。 第三,曾巩的文章又善于记叙,其特点是条理分明,俯仰如意。 。曾巩的记叙文也偶有写景之作,极刻画之工。例如《道山亭记》写道山亭所在之地的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很有特色。还有一些论及学术、文艺的文章,例如“叙录”文以及《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等,纵谈古今,不无卓见,但也时常流露出卫道的气息。《宋史·曾巩传》评论曾巩的文章说: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这一评语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返回 其路在闽者,陆出则厄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土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上下,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豪分,辄破漏。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势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 。 返回 《道山亭记》写景片段 。这段文字是写道山亭所在之地的山川之险的,形容刻画,可谓精工。同柳宗元山水诸记相比,自有特色。? 返回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也能诗。现存诗 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 返回 就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 曾巩的学术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降及南宋,盛誉不衰。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膺曾巩。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时,只取曾巩,不取王安石,可见当时风尚。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 闽,原来附属于周朝,到了秦时,开辟这方土地,列入中国,这才合并为闽中郡。从越国的太末县,和吴地的豫章郡,是它的通道。这通道到了闽地,陆路就被阻塞在两山之间,而山相连没有间断,累计过了几个驿站才能见到一块平地,小的作为县,大的作为州,然而州、县的四面也都是山。它的道路有的迎着 山坡象攀缘的粗绳,有的垂直在山崖上象一丝头发,有的斜路弯出在深不可测的溪水上,全部石壁极锋利,择好下脚点才可举步。 [译文参考] 背负、头顶着东西的人即使是这里的本地人,也要侧着脚然后才能够前进。不是那里土生土长的人,很少有不被绊到的。走水路,水都是从高处奔泻而下,岩石交错出于水中,如树木竖立,如兵马遍布野外,上下千里,见不到头尾。水流穿流在它的空隙间,有的曲折盘绕流淌,有的逆流 侧射,他的形状象蚯蚓盘结,象虫形雕刻,旋涡象轮子,水激射如箭。船逆行或顺流而下的,乘水势在便于通行的水流中,倘若相差一分一毫,即刻船破溺水。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