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肥催化剂现状与展望
化肥催化剂现状与展望
化肥催化剂涉及制氢、制氨、甲醇合成、硫酸与硝酸制造用四类催化剂。行业标准将其细分为脱毒、转化、变换、甲烷化、氨合成、醇类、制酸、制氮、氧化及其它十大类前五类统称制氨催化剂,是化肥催化剂的主体。
目前全球年产氨1.2·108t,消耗各类制氨催化剂62kt,价值2亿美元。我国氨产量居全球之冠,年产量超过30.6Mt,预计2010年将达36-38Mt,需各类制氨催化剂35-37kt;2020年达45Mt,需催化剂43.5kt。1996年我国化肥催化剂产量达历史最高水平,为36.8kt,其中制氨催化剂31.5kt,制酸催化剂4.4kt,制醇催化剂1kt。目前全球甲醇生产能力38.0Mt/a,需求30.2Mt,预计2010年能力将达50.99Mt/a,需求42.26Mt;我国现有能力3.55Mt/a,因受进口廉价甲醇冲击,近年开工率仅50%左右,年需制醇催化剂1.5kt,目前,我国硫酸年产量20-21Mt,催化剂年需求5.0-5.3kt;硝酸制造用铂网年需求1000-1200kg。
国外化肥催化剂主要生产厂商仅有美国UCI(联合催化剂)、英国ICI(帝国化学工业)和丹麦的Haldor Topsφe(托普索)三家。由于竞争激烈,资产重组与兼并之风盛行,形成少数跨国经营的垄断集团。以美国UCI公司为例,它由1942年创建的Girdler催化剂与1957年成立的CCI(催化剂与化学品)合并而成,它包括与日本合资的NGC及UCIFA,与比利时合办的UCE,与德国合办的GSK,与印度合资的UCIWA,在印尼的P.T.kujingUCI,其最大股东则是德国Südchemie.
我国化肥催化剂生产厂多达50余家,大型(3kt/a)企业仅3家,中型(1-3kt/a)22家,小厂不少于25家,合计能力57kt/a。从企业性质看,有一半能力归属于制氨企业,35%为独立催化剂专业生产厂,但规模较小,12.5%属高校或科研院所,经营上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影响化肥催化剂消费的主要因素涉及制氨原料、工艺流程、装置规模以及催化剂质量。以国内现有29家大型氨厂平均值计,以天然气为原料时需8种催化剂,万吨氨/年能力的催化剂装量17.592t;石脑油则为15.317t;渣油仅需2-3种,装量7.128t;以煤为原料时为5.673t。相同原料不同工艺的催化剂装置亦不同,天然气制氨的300kt/a装置,kellogg和TEC流程需装催化剂330m3,节能型AMV流程需407m3煤制氨的300kt/a装置采用Lurgi流程需催化剂96m3,Texaco流程则需140m31.19t,而中、小厂高达9.9t;氨合成催化剂单耗大厂为1.05t,中、小厂则为2.78t。此外质量也影响催化剂消费数量,催化剂活性高,耐热性好,抗破碎强度大,堆密度低,则使用寿命长,万吨氨(醇或酸)催化剂单耗明显下降。我国的加氢转化、甲烷化及高温变换三种催化剂堆密度要比国外产品平均值高25%以上,低温变换和二段转化催化剂也高出10%以上。以高变催化剂为例,若堆密度降到国外知名品牌水平,年消费量可减少20%,即相当于2900t。
各类化肥催化剂中,脱毒催化剂主要包括加氢转化、羰基硫水解、脱砷、氧化锌脱硫、氧化铁脱硫、脱氯等。加氢脱硫催化剂仍以钴钼为活性组分,载体则由单一r-Al2O3改为TiO2-r-Al2O3 以改善MoO3分散状态,或用TiO2-ZrO2复合载体。国外推出异形催化剂,如Topsφe用空心条以降低阻力,Davison用轮辐状用以降低阻力。今后趋势将是降低堆密度及使用温度,实现预硫化。COS水解催化剂国外鲜见使用,水平远不及国内。脱氯剂近年扩大组分,锌钙系氯容近40%,国内已在工业上使用。国外氧化锌脱硫剂朝低密度、常温或低温、高强度、兼具转化有机硫方面发展。国内产品可适用于自室温至400℃及不同气体的精脱硫,穿透硫容20%,出口硫0.1×10-6。预计2010年国内年需各类净化剂3000-5000t。转化催化剂包括预转化、天然气一段转化、石脑油转化和工段转化催化剂。国外为满足低能耗制氢及制氨工艺需要,将H2O/C降至2.5-2.75,一段转化出口温度降至750-780℃,出口压力升到3.4-3.8MPa,二段转化则加大入炉空气量,提高操作温度,国外推出四孔或七孔柱状及轮辐形以增大外表面提高活性,改善供热,降低阻力。二段转化载体由粘结型转向烧结型。国内近年也推出轮辐形及多孔球形等异型转化催化剂,由于石脑油原料价格太高,很难与天然气或煤竞争,今后将被取代。预计2010年国内年需各类转化催化剂840-880t。
国外只使用高变与低变两种催化剂,用量为4:6,年需求30kt。我国以煤为主要原料,规模小、数量多,高变催化剂消耗大,预计2010年需11.4kt。但我国低铬及无铬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