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温疫论》中“下后诸症”.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温疫论》中“下后诸症”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析《温疫论》中“下后诸症” 高展翔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08) 摘要:攻下祛邪是吴又可《温疫论》中的重要学术思想,文中的“下后诸症” 是吴又可攻下法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温疫论》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下后顺证、下后再下证、下后虚证三个方面辨析《温疫论》中的“下后诸症”。 关键词:温疫论 瘟疫治疗 治疗手段 明末著名温病学家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第 一部温病学专著,是研究温病学的重要文献。《温疫论》共分上下两 卷,共有医论86 篇,而其中40 篇涉及攻下法[1],在下法的理论、 方剂、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颇多创新。如其所论“攻下勿拘结粪”、 “急证急攻”、“因证数攻”等观点,对后世温病学派影响深远。需 要注意的是,吴又可虽强调攻下法在瘟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但并 非孟浪从事。尤其在使用下法后,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应该采用 何种相应的治疗手段,条分缕析,论述详尽,值得深入研究。 1、下后顺证 (1)下后脉浮 吴氏认为,里证攻下之后,症见“脉浮微数, 身微热,神思不爽”,说明在里的壅滞已经解除,邪热外浮于肌表, 应用白虎汤之辛凉,解除肌表散漫之邪,使邪从汗解。若见脉浮而 按之豁然,则说明津液耗伤,周身血液枯涸,可用白虎加人参汤, 以人参助周身血液,润泽经络,鼓舞元气,开发腠理,助其汗解。 (2)下后身热脉数 里证下后,本应当身凉脉静,邪祛正复,但《温疫论》中又记 载有攻下后反而发热,并有脉大而数者,似乎于理不合。吴又可推 究其机理,提出“郁阳暴伸”之说,认为患者有应下之证时,可见 到“口燥舌干而渴,身反热减,四肢时厥,欲得近火拥被”等阳热 内郁,真热假寒证,使用攻下法后,厥冷除而热像显,是由于下后 气机通畅,本来郁伏的阳气得以向外宣泄的表现。此时应当随着阳 气宣泄之力,透邪外出,故以柴胡清燥汤(柴胡、黄芩、陈皮、甘 草、当归、白芍、生地、知母、天花粉、生姜、大枣)去花粉、知 母加葛根,助其升泄之力。 2、下后再下证 里证下后,病势渐缓,脉不浮,烦渴渐减,身热渐退,本是邪 退正复的佳象,但四五日后,患者身热再起,吴氏认为,这是由于 膜原有余邪隐匿,虽经下后,余邪复聚于胃所致。由于邪气复聚, 下证又见,所以仍当用下法,即《温疫论》中“因证数攻”的重要 学术思想。但须注意的是,此时用下法,用量不宜过重,应衡量邪 气的多少,审慎加减,吴又可谆谆告诫曰:“当少与,慎勿过剂,以 邪气微也。”由此也可见,吴又可虽倡导攻下祛邪,但用药审慎,绝 不孟浪。 另外,结合《温疫论》中“因证数攻”、“下后间服缓剂”等论 可知,在下后病势渐缓,余邪未再聚之时,可以用柴胡清燥汤,犀 角地黄汤等除邪之方宽缓之。 3、下后虚证 (1)下后反痞 疫邪留聚于心胸,则可见痞满之证,吴氏亦将痞满列为“应下 诸证”之一,此类痞满当属实证,下后痞满即除。若下后反见痞满, 则多因其人素有他病,气血不足,下后更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 故下后反痞者,应以益气养血为法,方用参附养荣汤(当归、白芍、 生地、人参、附子、干姜)气血双补,而不可再用下法或行气破气 之类药物,更伤正气。 (2)下后反呕 疫邪???聚于心胸,亦可见呕不止,下之则胃气得降,呕吐自止。 若下后反见呕吐不止,或“少进粥饮,便欲吞酸者”,则是由于平素 胃气虚寒,下之胃气更伤,胃中寒湿更甚,故而上逆作呕。吴氏根 据病机,拟半夏藿香汤(半夏、藿香、干姜、茯苓、陈皮、白术、 甘草、生姜)以温中降逆,化湿和胃。 (3)下后阴伤 若素禀多火而阴亏之人,感染疫邪后出现下证,不得已而反复 攻下,数下夺液,津液不能上荣,则可见“两目干涩,舌反枯干, 津不到咽,唇口燥裂”等津液大伤之象,吴氏拟清燥养荣汤(知母、 花粉、归身、白芍、地黄汁、陈皮)以养阴活血为治。若里证仍在, 则应养阴攻下并用,宜承气养荣汤(知母、当归、芍药、生地、大 黄、枳实、厚朴、生姜)。 综上所述,吴又可在瘟疫的治疗中虽倡导以攻下法驱邪外出, 达到邪退正安的目的,但并非一味强调攻下。其对下后诸证条分缕 析,论述详尽,实为吴又可攻下法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温疫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繁洁. 吴又可下法思想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04,(7):44-46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