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患者的中医诊疗.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悸患者的中医诊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心悸患者的中医诊疗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 要】目的 简述心悸患者的中医诊疗。方法 对心悸的患者进行中医医疗。结论 心悸症,预后好。但久延不治,或治之不当,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真心痛,脉律不齐。及时防治,尤关重要。 【关键词】心悸;中医;医疗 凡因惊恐、恼怒、焦虑、郁结等,损伤心气,引起心悸不安,躁动不宁,心前区不适,呼吸不畅,胸部时痛,手汗颤抖等症,称为心悸。又名惊悸。下面将心悸患者的中医诊疗阐述如下[1-12]。 1 症候特征 心悸烦躁,胸闷气短,呼吸不利,心前区不适,或刺痛,头晕眼花,烘热多汗,倦怠无力,神情恍惚,健忘失志。正如清middot;林佩琴说:“惊悸恍惚,不饥不食不寐,脉虚促,病因怒恐而得,胆火上冒,则头晕心忡,胸脘刺痛,气结,阿欠怯冷,倏烦热多惊。”(《类证治裁》)。甚则四肢麻木,手足多汗,肢体颤抖,头晕气短,焦虑不安,终夜不寐,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见五心烦热,惶惶不安。脉细数,或弦数,或虚促或缓弱。舌质淡,或淡青,苔白润,或白干,或黄。 2 诊断 望诊:望患者的面色、舌色、神采,手足是否抖颤、多汗。 闻诊:闻患者的语声。 问诊: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如起病的时间、原因,问现有症候特征。 切诊:切患者脉象,触按足跗等。 3 治则 心悸的治疗,当以养心益血,镇惊安神为主治疗。或以益气、壮阳,或以祛痰,通络,舒郁理气,辨证施治。正如清middot;李用粹曰:“痰则豁痰定惊,饮则逐水蠲饮,血虚者调养心血,气虚者和平心气,痰结者降下之,气郁者舒畅之,阴火上炎者,治其肾则心悸自已,若外物卒惊,宜行镇重”(《证治汇补》惊悸怔忡章)。 同时要注意开导患者解除顾虑。 此外针灸治疗,有一定疗效,当药、针并行,或交错治疗。 4 辨证论治 4.1 痰火内郁 主症:心悸烦躁,夜寐不安,口干口苦,胸脘不适,时有刺痛,易怒易惊,惊怒之后,心悸更甚,神情躁扰,烘热不安。脉弦滑,或弦数。舌尖红,苔淡黄或黄腻。 证析:此为痰??内郁之象。痰火内郁,灼伤心气,不能为脑之主,神明受损,则虑无所定,故症见心悸烦躁,易怒易惊等。胸脘不适,或时有刺痛,为痰阻经隧,气血滞塞,血不养心之症。口干口苦,为痰火上逆。 脉舌征也为痰火内郁的缘故。 治则:清心祛痰,镇惊安神。 处方:中药: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味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 痰郁化火甚者,酌加黄芩、丹参、竹茹、生地、苡仁、贝母;胸痛甚者酌加瓜蒌仁、赤芍、川楝、丹皮;神情躁烦易惊易怒甚者,可加牡蛎、代赭石、石决明。 针灸:内关、膻中、足三里、陷谷、合谷、太冲;或百会、心俞、脾俞、胃俞、承山、束骨。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冲,或束骨)。留针半时,出针。 4.2 心气郁结 主症:心悸烦闷,精神抑郁,头昏耳鸣,胸肋时痛,胀闷不适。或见暴躁多怒,失眠多梦,口苦口涩,食欲不振,烦热不安。脉弦,或细弦。舌尖红边绛,苔白或黄。 证析:此为心气郁结之象。心气郁结,心气损伤,郁而不达,郁火上冲,则症见心悸烦闷,暴躁多怒,口苦干涩,或精神抑郁。胸肋刺痛,是气郁不舒,心脉不通之征。胀闷不适,食欲不振是气郁气机逆乱引起。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是气郁、神不内守所致。 脉舌征也为气郁不达的缘故。 治则:行气疏郁,安神定志。 处方:中药:丹参百合饮(验方)加四逆散(《伤寒论》。越鞠丸(《丹溪心法》)。 针灸:内关、膻中、合谷、太冲、神门;或心俞、至阳、风池、承山、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冲,或昆仑)。留针半时,出针。 4.3 心气不足 主症:心悸不宁,或胸肋疼痛,每因事而触发,神疲无力,自汗懒言,手足冷湿,呼吸不利,长吁叹息,面色无华,头昏头晕,虚烦不安。脉细弱,或缓。舌质淡,苔白。 证析:此为心气不足之象。心气不足,脑神无依,则症见心悸不宁,胸肋疼痛,虚烦不安。心气不足,气血失调,血不上荣于面,则症见面色无华,头昏眩晕。神疲懒言,自汗冷湿,长吁叹息等是心气不足,心病损肺,肺气亏损之征。 脉舌征也是心气不足所引起。 治则:养心益气,安神益智。 处方:中药:琥珀养心丹(《类证治裁》)、养心汤(《证治准绳》)。 针灸:内关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