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T图像定位法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CT图像定位法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谷光亮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314500)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71-01
颅内血肿的微创治疗已在国内大中型医院甚至县级医院推广应用多年,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相比有其明显的优越性,而颅内血肿微创治疗的精确定位一直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方法。本院是当地最大的综合性三级医院,笔者采用该方法定位30例,定位准确,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10~70岁之间,平均40岁。28例为高血压患者,2例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1.2定位方法使用Siemens Esprit CT机扫描。30例患者均在CT图像工作站定位,即测量血肿较大层面的血肿中心至颅骨枕部(或额部)的距离,确定其冠状面,测量血肿较大层面的血肿中心至听眦线的距离,确定其轴位,测量血肿较大层面的血肿中心至头皮的垂直距离,便可确定进针深度,三者的交点便为血肿的中心靶点,定位后在局麻下20~30min内完成手术操作,使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引流。
2 结果
30例患者血肿首次清除率40%~70%,平均55%,术后复查CT证实穿刺针命中术前确定的中心靶点,穿刺准确率100%,术后7~10天复查CT血肿占位效应基本消失。
1例发生继发性血肿,1例死亡,未出现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
3 讨论
脑出血内科治疗病死率一般为50%~60%,而传统的外科治疗方式是开颅清除血肿,需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这类病人又多为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故并未能降低病死率。自1987年Back Lund等提出立体定向微创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明显改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微创治疗在全国推广应用多年以来,其优越性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比较是非常明显的[1,2]。贾保祥研制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实现了针钻一体化,针体外径仅有3mm,却融穿刺、抽吸、射流、粉碎、液化、引流血肿等多功能为一体,严格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规范化治疗指南操作[3]。工作范围亦可制,且无盲区。微创清除颅内血肿,针尖在血肿腔内的位置与清除的血肿量有关,所以准确定位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采用立体定向仪虽然定位十分精确,但是设备复杂,多为框架式,操作繁琐,费用较贵,且费时费力,创伤性大,给患者增加一定的痛苦,同时也影响手术的操作及靶点的显露,广泛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头皮金属标志法也建立在初步的定位基础之上,而且反复搬动病人,这时危重病人尤其不利。直角定位尺固需同时使用长短两个平面分别与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行(两条线),故在头颅偏后部位不易操作,特别是初学者较难掌握,有时误差颇大。CT图像工作站定位法只需测量穿刺点与人体体表定位标志——外耳孔和听眦线的距离与关系,极易掌握,且不受病人扫描体位的影响,血肿在颅内的位置只要从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三个方向定量,三者的焦点便是血肿的中心[4]。再转换到头皮表面确定穿刺点时非常简单方便。此法设备要求不高,操作快捷,定位准确,成功率高,适用于颅内血肿危重病人的救治。为了成功的穿刺到靶点,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CT扫描时病人头颅矢状面尽量保持垂直,否则两侧外耳孔不完全重合,测量失准。(2)穿刺标志线尽量做到长而暴露,消毒后不要铺巾,以便观察穿刺方向和角度,待穿透颅骨后可再行铺巾。(3)对于较大血肿,应依照“宜下不宜上,宜后不宜前”的原则进行。“宜下不宜上”就是选择血肿最大层面稍偏下一个层面,有利于迅速解除血肿对基底节区和丘脑的压迫;“宜后不宜前”就是确定血肿中心靶点应在血肿中心稍偏后方,让穿刺的引流孔向上,利用重力使血肿清除彻底。
参考文献
[1]余晓春,孙德,吴琼.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1,6:125.
[2]余晓春,孙德,吴琼.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8例.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763-764.
[3]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3.
[4]李明耀,吴政光,李志超,等.CT引导简易三维定向术.临床荟萃,2000,15:71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B_T 5089.2-2020 内燃机 纸质滤芯机油滤清器 第2部分:滤芯 技术条件.docx VIP
- 浙江省建设工程检测技术人员(建筑幕墙)认证参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SMP-06-007-00 委托生产物料管理规程.doc VIP
- 余热锅炉演示教学.ppt
- 医疗器械(耗材)项目投标服务实施方案(技术方案).pdf VIP
- 2025年质量手册(通用版).pdf VIP
- 产品开发流程各个阶段输出文件.pdf VIP
- DB62T 3028-2018 屋面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ocx VIP
- 《xx县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 2》.doc VIP
- 应收款转投资合同协议.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