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功利思想之浅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适功利思想之浅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叶适功利思想之浅析 唐庆林 袁浩(江西昌泰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27)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叶适的“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这一思想是对当时二程与朱熹所代表的理学的一种反叛,而程朱理学是当时思想的主流,叶适对程朱理学空谈道德空谈性命十分反感,认为这种空洞的道德理论无益于社会的实际发展与改革,叶适主张以“功利性道德”的思想推动社会政治的改革,使南宋改弱变强,抵御外辱恢复故土。这可以说是叶适反叛传统义利观的最终落脚点。 关键词:道义论 事功思想 公利 叶适(1150~1223)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正则,号水心。浙江瑞安人(其祖上自处州龙泉黄南村徙于瑞安)。淳熙五年(1178)进士第二名(榜眼)。历仕于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官至权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反对当时性理空谈,对于理学家们所最崇拜的人物如曾子、子思、孟子等,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可以说在叶适的哲学思想中透射着功利主义的色彩,下面我将对其功利思想进行详尽的分析。 一、对传统伦理的反叛——功利思想 中国儒家的孔孟重义轻利思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思想基本上主导了中国的传统伦理思想,孔子把义与利作为区别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志,强调“义”作为当然之则,是自存在于人心的。之后,以孟子为代表的一批儒者在上承孔子的同时,又对孔子的义利观思想作发挥和引申。西汉时期的董仲舒认为“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也是继承发扬了儒家的道义论。可以说重义轻利的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主导思想,在这种思想强势下它统治着其他的伦理思潮。一直到南宋时期,当时的儒家道统继承者二程与朱熹也彪炳着重义轻利的思想。但这时的叶适却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功利思想”, 叶适认为“仁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此语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然举者不能胜,行者不能至,而反以为诟于天下矣。 可以说叶适的“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这一思想是对当时二程与朱熹所代表的理学的一种反叛,而程朱理学是当时思想的主流,叶适对程朱理学空谈道德空谈性命十分反感,认为这种空洞的道德理论无益于社会的实际发展与改革,而当时的南宋却处在偏安一隅,北边是强悍的少数民族主政的金国,对羸弱的南宋虎视眈眈,而南宋内部却矛盾重重阶级之间对立十分严重的形势,面对这种危机四伏的局面,叶适主张以“功利性道德”的思想推动社会政治的改革,使南宋改弱变强,抵御外辱恢复故土。这可以说是叶适反叛传统义利观的最终落脚点。 在叶适的哲学思想中,效果论的位置,就要远越于朱熹的那个“利”的概念。叶适讲“成利致义”。一方面旨在说明的,不是功利效果之达成,而必然可以实现道德动机,乃是“利”的实现,势必离不开“义”的支配,并也实际起到对“义”此一根源的检验作用。可以这样说,叶适既不主“取义舍利”,也不倡“逐利舍义”,而是首先注重利之功效显发的同时,也强调义之道德旨趣。而这种道德意义的强调,须“出于心之自然”。一方面,他亦欲表达这样一种意思,即保全、保证个人之事务和利益,有助于成就天下、公众之事务与利益。仍然呈现了事功学义利观的特质。 叶适的功利思想,总的来说是“务实”,是以功利来剖析义理,注重当前社会实际的解决,“力行今日之实事”。反对朱熹等道“远述性命,而以功业为可略”。当然叶适并不是片面地追求个人的利益,像西方的功利思想家那样,他也反对无限制地膨胀自己的私欲,他承认个人的合理欲求认为这是人的自然之欲。但他也主张用道德义理来控制个人贪欲。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思想的影响,叶适的功利思想最终是“利国”的公利思想。通过富民来强国,最终打败北方蛮族实现复仇的统一理想。 二、叶适“事功思想”的产生根源 叶适出身于士人家庭。他祖籍处州龙泉,先住在瑞安县,叶适十三岁左右随父迁住永嘉县。叶适青少年时代生活穷困,使他思想颇多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他出仕以后,不断的要求南宋政府减轻人民负担,使“小民蒙自治之利,疲俗有宽息之实”,就是渊源于此的。正是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叶适在十六七岁时,就自力谋生。他光在乐清白石塾执教,稍后游学乌伤(义乌)、武义,所以很早就与商品经济发达的东南让会相接触。而当时东南地区发达的城乡经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