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检验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是一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HIV有HIV-1和HIV2两型 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球形,RNA病毒,双层衣壳,有包膜 HIV的复制 HIV的培养:黑猩猩和恒河猴是HIV感染的动物模型 抵抗力:不强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 患者和HIV无症状携带者 传染途径 性接触 血液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 致病机制 主要侵犯带有CD4分子的细胞(如TH细胞) HIV对CD4+T细胞的损伤 CD4+T细胞减少 CD8+T细胞相对增多 CD4+/CD8+比例倒置 HIV造成单核细胞损伤 HIV造成神经细胞损伤 HIV引起的免疫应答 HIV引起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不能有效的清除HIV HIV的免疫逃逸 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HIV整合于细胞染色体 HIV变异 HIV损害各种免疫细胞 微生物学检查 HIV抗体检测 初筛试验 确证试验 HIV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 防治原则 广泛的宣传教育 建立检测系统 加强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 治疗:AZT、3TC HIV结构示意图 HIV复制 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是一大群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 共同点 球形,RNA病毒,有包膜 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 所致疾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是引起乙型脑炎的病原体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球形,RNA病毒,有包膜 培养特性:易感动物为小白鼠;可做细胞培养 只有一个血清型 较少变异 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 传染源 已感染的家畜和家禽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主要为幼猪) 三带喙库蚊既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致病性与免疫性 隐性感染普遍 致病机制 免疫性: 病后免疫力牢固 主要依靠中和抗体 乙脑病毒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患者血液、脑脊液、尸检脑组织 动物接种:乳鼠脑内接种--发病 细胞培养:原代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红细胞吸附试验 抗原抗体检测: 采用免疫标记技术检测标本中抗原 采用双份血清检测特异性抗体 防治原则 接种乙脑疫苗 防蚊灭蚊 登革病毒 是引起登革热的病原体 生物学特性 球形 单股正链RNA, 有包膜 流行病学特征 储存宿主:人和猴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媒介: 伊蚊 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引起登革热 表现:普通登革热、登革休克综合症 发病机制 登革热病人皮下出血 汉坦病毒(HFRSV)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 引起由鼠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生物学性状 球形,单股RNA有包膜 易感动物为鼠类 对脂溶剂敏感,对酸、热抵抗力弱 流行病学特征 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鼠类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人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接触带毒动物的分泌物被感染 致病性与免疫性 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左右,起病急,发展快 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病后免疫力牢固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 血清学诊断 检测特异性lgM 抗体 检测特异性lgG抗体 注意防护 疱疹病毒 双股DNA,有包膜 在细胞内形成包函体 感染类型 增殖性感染 潜伏感染 整合感染 先天性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HSV)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和健康带毒者 感染方式: HSV-1:通过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飞沫传播 HSV-2:性接触传播 隐性感染多见 感染类型 原发感染:齿龈炎、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等 潜伏感染: 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唇疱疹 HSV-2:潜伏于骶神经节 先天性感染:流产、胎儿畸形、新生儿疱疹 防治原则 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紧急预防 药物治疗 原发感染(唇疱疹) 先天感染 EB病毒(EBV) 主要侵犯B细胞 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 致病性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 传播方式:主要经唾液传播,也可经血液传播 隐性感染多见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继而感染B淋巴细胞,感染的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 病毒可以非增殖状态长期潜伏于B细胞 所致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鼻咽癌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本章内容结束 乙脑病毒电镜图 微生物学检查 检测EBV抗体 检测异嗜性抗体 检测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只有一个血清型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 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 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 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企业人员员工素质测评课件.ppt
- 数学模型微分方程模型.ppt
- 数学模型离散模型.ppt
- 数学模型稳定性模型.ppt
- 数学模型简单的优化模型.ppt
- 区域经理战略思维课件.ppt
-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doc
- 《高级应用统计学》数据的描述性统计.pdf
- Principles of Marketing市场营销STP and CRM NEW.pdf
- 管理学课件Ch02.ppt
- 衬衫盒子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docx
- Unit 1 Science Fic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docx
- 2025年用八下英语单词写作文100词左右.pdf
- 商场直播计划书.docx
- 2025年用人单位面试技巧.pdf
- 2025年用人单位正规的合同模板.pdf
- 合作施工协议合同范本.docx
- 八年级地理上册 1.3 民族活动探究型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2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说课稿1 沪科版.docx
- 2025年用于求解TSP问题的遗传算法改进.pdf
文档评论(0)